今年一场疫情之后,各个国家也开始进入了紧张的“修整”当中,面对这种大面积的疫情,很多国家的弊端也开始显现出来了,特别是应对危机,基础制造还是有点落后的。中国则是发现了自己在核心技术方面有很大的欠缺,毕竟已经习惯于给世界很多国家做基础代工,反而忽略了自己研发核心技术了。而华为经历了美国的制裁之后,中国的科技企业终于“惊醒”了,在关键时刻,核心技术可能就能要了企业的命。
如果美国没有针对华为进行一系列的举措,可能很多企业还沾沾自喜,看着每年的财报畅想着未来发展的场景,但是美国来一招“釜底抽薪”,拿着核心技术来掣肘企业,相信很少有企业像华为一样可以支撑这么久的,或许早就听之任之了。而目前美国已经掌握了全球大部分的核心科技,中国则依旧处于加工制造这样的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不过在和美国的“对抗”中,华为5G的崛起给各大企业做了一个好榜样,最起码在基础网络设施领域,华为实现了核心技术的反超。
不过这样的“反超”是要付出代价的,毕竟美国已经习惯用技术碾压其他国家的状态,如今在5G时代一下子就落后于人了,肯定是不太乐意的。所以为了抑制中国5G的发展,所以美国一次又一次针对华为进行降维打击。去年,美国就将华为列入了实体清单,限制华为的核心零部件的出口,之后又开始针对华为的软件进行封锁和禁用,但是华为见招拆招,依旧在对抗中站稳了脚跟。
美国在今年5月份再次针对华为进行打压,直接瞄准了华为的芯片领域,想要彻底封堵华为在芯片代工领域的供应商——台积电、联发科、中芯国际,在巨大的压力下,这些企业最终宣布不能继续给华为进行供货了。
面对有内至外的多重打击,华为并没有倒下,面对美国的种种压力,华为意识到自己现在在半导体芯片行业有一个技术空白区,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弥补才行。目前华为依旧没有完善的解决办法,在自己的芯片库存消耗殆尽之前,华为依旧在寻求方法。特别是台积电已经确认了9月14日起不能继续给华为代工高端芯片,相比中芯国际短期内也会宣布决定了。
华为真的就只能听之任之吗?最近有报道称,华为目前就在招聘光刻工程师这个职位,向外界发出一个信号——华为已经开始自己研发芯片制造技术了,毕竟第三方永远是第三方,始终是不牢靠点,而此前确实有消息爆出华为内部提出了“绝处逢生式”的全产业模式,将会拓宽其业务板块。
目前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依旧在发展扩张中,并没有缩减成本来降低损失,目前华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寻找工厂,打造出设计制造一体化的IDM工厂,最终完成自己研发的工作。大家觉得华为可以挺过这一波打击吗?
极客族”
6月2日消息,据中国台湾证交所近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台湾上市的78家半导体公司,整体员工的年平均薪资为229.1万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52.86万元),相比2021年同比增长12.4%。
2022年度,中国台湾上市半导体企业的员工平均薪资(年薪)排名前十的企业依次为:
日月光投控:新台币550.8万元(约合人民币127.0万元),同比增长49.9%,排名由去年的第七升至第一;
瑞鼎:新台币500.1万元(约合人民币115.4万元),同比下滑18.3%,排名由去年的第一跌至第二;
联发科:新台币499.2万元(约合人民币115.2万元),同比下滑2.8%,排名维持在第三位;
瑞昱:新台币461.7万元(约合人民币106.5万元),同比下滑5.1%,排名由去年的第五升至第四;
联咏:新台币405.3万元(约合人民币93.5万元),同比下滑21.5%,排名由去年的第二跌至第五;
创意:新台币392.5万元(约合人民币90.6万元),同比下滑34.5%,排名由去年的第十三位升至第六位;
矽创:新台币363.8万元(约合人民币84万元),同比下滑26.5%,排名由去年的第四跌至第七;
敦泰:新台币350.8万元(约合人民币81万元),同比增长17.4%,排名由去年的第十一位升至第八;
台积电:新台币317.5万元(约合人民币73.3万元),同比增长28.9%,排名由去年的第十九位升至第九;
祥碩:新台币314.8万元(约合人民币72.6万元),同比下滑12.7%,排名由去年的第八跌至第十。
可以看到,2022年平均年薪排名前十的台湾半导体厂商当中,有8家都是芯片设计厂商,半导体封测厂商日月光投控排名第一,晶圆代工厂台积电排名第九。
众所周知,2022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全球PC、智能手机登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的持续下滑,导致了对于半导体芯片需求的大幅下滑,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众多的芯片设计公司的业绩,由于晶圆代工和半导体封测处于更上游的链条之上,所以影响会更为滞后,再加上头部的晶圆代工企业(比如台积电)和半导体封测企业(比如日月光投控)拥有更强定价权以及之前产能紧缺时拿下的长协议订单,使得他们的业绩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所以,从以上前十厂商平均年薪同比变化来看,仅有日月光投控、敦泰和台积电保持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长,其余同比下滑的7家厂商都是芯片设计厂商。同比增幅最高的是日月光投控,跌幅最大的是创意电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的78家半导体厂商当中,2022年员工平均年薪增长幅度最高的是颖崴,同比增幅高达67.9%。同比跌幅最大的是晶豪科技,跌幅达43.8%。
另外,从员工人数来看,前十厂商当中台积电员工人数最多,达到了61768人,相比2021年(54184人),增加了7584人。芯片设计大厂联发科2022年的员工人数为11763人,相比2021年(9938人)增加了1825人。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员工薪资:包括了基本薪资、加班费、奖金、酬劳(分红)等经常性及非经常性薪资,亦可能包括依股份基础给付之评价金额(如员工认股权凭证)。
特别是对于头部的半导体上市公司来说,业绩奖金和酬劳(分红)也是比较丰厚的。比如台积电2022 年员工业绩奖金与酬劳(分红) 总计约新台币1214.04亿元(约合人民币273.7亿元)。其中,员工业绩奖金约新台币607.02亿元已于每季季后发放,而酬劳(分红) 约新台币607.02亿元将于2023 年7 月发放。台积电并未提供员工分红相关平均数与中位数,如果以员工数约61768人计算,每人平均可领近新台币196.5万元(约合人民币45.4万元),同比增加约50%。
如果看“平均员工福利费用”数据(包括了薪资,再加上劳健保、退休金、其他员工福利费用)的话,排名前十的厂商与“平均员工薪资费用”前十厂商基本一致。整体的78家半导体厂商的平均员工福利费用为251.1万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58万元),同比增长12.4%。
长期以来,半导体行业发展受技术发展程度影响巨大,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发展。那么各大企业抓住真正合适的人才就相当重要,那么具有代表性的半导体上市公司中,他们如何看待人才价值?他们究竟能为这些人才付多少薪水呢?
注:平均薪酬并不代表技术人员的真实薪资水平,只能反映一部分人的待遇以及这个行业的收益。
企业人均薪酬榜中,翱捷科技以83.05万元居榜首,排在前五的分别是翱捷科技(83.05万)、希狄微(77.45万)、芯原股份(71.88万)、思瑞浦(66.75万)、兆易创新(64.33万)。平均年薪超过20万的有79家,占比58.5%,平均年薪超过50万的有23家,占比17.0%。
相较于整个A股市场,半导体上市公司平均年薪29.4万元,约为A股市场公司平均年薪的1.6倍。
早在去年5月的《经济信息联播》节目中,主持人就提到,国产芯片热潮引发了抢人大战,除了争抢有经验的在业人才,资本的注入也直接推升了芯片人才的薪资水平。
根据机构预测,2023年,国内芯片行业人才需求将达到76.65万人左右,其中人才缺口还有近20万人。新能源、集成电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工业自动化等高端制造业的招聘规模出现快速增长,同比增幅超过40%。
今日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有任何问题,或者想要获取更多行业干货研报,可以私信我或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