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北大是很多学子梦想的大学,能进入到北大的学生都是优中选优,都是学霸中的学霸。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位在北大从学生到老师的女科学家,她叫黄如,25岁就在北大读博,不到30岁就成为副教授,是目前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50岁就成为了北大的副校长。她的人生可不一般,今天就让小送带你走进这位女学霸的人生故事!
01 出生普通家庭的黄如被直接保送到南京工学院
1969年,黄如出生在江苏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里,由于父母当时在无锡工作,所以黄如还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在无锡了。
小时候的黄如就展现了很出色的天赋,学习非常好,成绩一直都是班里名列前茅。
小学毕业之后,黄如就以超高分的成绩考到了无锡当地最好的学校,无锡一中。
黄如在无锡一中完成了初一到高二五年的学习,高三那年,由于父母工作调动,黄如也一同前往南京继续求学。
后来,由于出色的成绩,黄如被直接保送到了南京工学院,不仔细看,大家第一感觉肯定是这是不是什么职业学校啊?是大专还是本科啊?
但是南京工学院其实就是现在的东南大学,这是一所和南京大学媲美的985双一流名校,低调有实力,是传统的工科强校。
黄如在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微电子专业本科毕业之后,继续留在了本校攻读硕士学位。
02 硕士毕业后到北大读博,师从王阳元院士,仅用三年时间达到北大博士毕业要求
1994年,硕士毕业之后,她来到了北大微电子专业读博,而她的导师就是微电子领域的超级大牛王阳元院士。
在北大读博期间,在导师王阳元院士的指导下,黄如开展了低功耗器件的相关研究。
而黄如也是对这个研究方向非常感兴趣,就这样一直坚持了20年的研究,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情并且把它做好,我想这就是真正的科研吧!
有一次,导师向她询问是否乐意担任973项目中的一个子课题的负责人,其实老师知道她的实力。虽然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手足无措,但黄如仍然坚定地答应了下来。
在黄如看来,年轻人需要一些冲劲儿,老外能做的事,中国人也可以做,并且可以做得更好。
而她仅用了三年时间,就达到了北大博士毕业的要求,经历过的人应该知道这有多厉害。
03 北大博士毕业之后,留在北大任教,实现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
于是在97年的那个暑假,黄如又一次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是继续出国深造,还是到民企赚大钱?
但是,黄如最后却选择了一个让大家觉得对自己来说并不是最好的一个选择,那就是留在北大任教,可能这就是一种责任和热爱吧!
也就是这样,黄如从北大的学生成为了北大的老师,现在她不仅仅要科研,还要做好教学工作,教书育人。
黄如所在的微电子学研究院在王阳元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和影响下,是一个“人际关系相对简单”的地方,我想这也是当年吸引她留校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在这里她可以心无旁骛地做教学科研,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事,所谓的成绩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而黄如也没有让大家失望,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被评为了副教授,而那时候的她还不到30岁,可能很多博士在这个年龄还没有毕业吧!
04 科研上做出了很多成就,2002年黄如破格升为教授,两年后担任北大信息科学学院院长
2002年,黄如破格成为北大微电子系教授及博士导师,现在的她也有自己的博士了。
科研上,黄如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她所带领的课题组借鉴生物突触工作的离子输运动力学原理,全面揭示了基于二维材料和有机电解质的突触晶体管中离子的扩散动力学过程。
他们还在多种二维材料体系中系统研究了材料层厚、材料结构等因素对突触可塑性行为的影响,展现出高质量的结果。
大家可能看不懂具体的术语,但是这项工作对于如何基于纳米离子学从原理出发构建新型器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关键作用,对于推进我国微电子器件的发展很关键。
2004年,黄如教授受到学院邀请,担任北大信息科学学院院长。
当了院长之后,她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平时不仅仅要指导一群博士研究生做科研,还要给几百人的本科生上课。
在学生眼里,老师黄如简直就是一个工作狂人,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休息的时候,一般早上第一个来到办公室,也是最后一个从学院离开的人。
虽然事情很多,很繁琐,但是黄如教授有他自己独特的处理方式,所以不管再忙,黄如教授总是能够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地很好。
黄如教授觉得,做事之前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心态,遇到事情不能逃避,科研也是这样,越难越有挑战的兴奋感,同时可以适当地切换工作内容,这样可以很好的润滑自己的大脑,让大脑不至于很僵硬。
05 成为中科院最年轻的女院士,19年成为北大副校长
2005年,黄如教授被教育部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8年,黄如教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5年的时候,黄如教授成功当选作为中科院院士,也是史上最年轻的女院士。
2019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同年刚刚50岁的她正式担任北大副校长,又一次实现了从老师到校长的转变。
现在的黄如教授在微电子器件领域也成为了权威专家,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截止到目前,黄如教授已经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合作出版著作4本,获23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其中授权美国专利38项)。
2007年以来,黄如教授所在课题组每年都会在微电子器件领域标志性国际会议IEDM上发表论文19篇,她们的成果连续3次被列入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ITRS,其中有一些成果也被著名的IC公司所引入投入了实际生产。
黄如教授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国家和部委级奖励。
06 黄如教授鼓励青年科研学者要踏实下来,打好基础,敢想敢做
黄如教授一直都深知自己身上还背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她也把学生都培养成材是校长的职责之一。
黄如教授接受采访时说到,科研创新并不是一种刻意的追求,更要端正自己的学术态度,勤奋踏实,扎扎实实打好学习基础。
黄如教授也非常鼓励学生们,支持年轻的科研学者。她觉得青年人拥有着特定的朝气和热情,不能浪费,总要敢想敢做,有着对创新的追求才能做出更好的成果回报社会和祖国。
回看黄如这短短几十年取得的成就,无人不称赞,她能当上北大校长真是实至名归。
科学界是一个需要静心研究的世界,研究人员要付出的艰辛不是常人能忍,而黄如做到了,在她这些光鲜亮丽的标签背后是无数个独自奋笔疾书的夜晚。
我们也祝愿黄如教授能够在她的领域继续发光发热,希望她能够为我们国家培养更多的科学人才!
结语:黄如就是当代女性魅力的代表,从一个普通家庭出来,到最年轻的女院士,在她光鲜亮丽的人生背后,更多的是坚持和付出。我们国家需要这样默默为科研做贡献的科学家,他们才是我们应该去追逐去崇拜的”明星"!
轮值主编:韩好、成才
北京科技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已发布,考研备考的考生在选定考研地区、考研专业时要注意了解分析北京科技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及变化,把握热点地区和院校,更好的择校择专业。关于北京科技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请参考下表北京地区数据统计:
2015年全国各省高校市及科研机构研究生招生计划
一、高等学校(共计招收:博士71107人,硕士人)
教育部直属高校(博士42590人,硕士人)
北京高校(博士806人,硕士10956人)
天津高校(博士455人,硕士8593人)
河北高校(博士596人,硕士13316人)
山西省高校(博士499人,硕士9452人)
内蒙古高校(博士267人,硕士6084人)
辽宁高校(博士1290人,硕士21173人)
吉林高校(博士252人,硕士7904人)
黑龙江高校(博士805人,硕士10631人)
上海高校(博士990人,硕士12794人)
江苏高校(博士1577人,硕士22107人)
浙江高校(博士417人,硕士13855人)
安徽高校(博士294人,硕士9648人)
福建高校(博士480人,硕士7426人)
江西高校(博士299人,硕士10220人)
山东高校(博士548人,硕士16676人)
河南高校(博士497人,硕士13089人)
湖北高校(博士222人,硕士8182人)
湖南高校(博士592人,硕士11021人)
广东高校(博士1111人,硕士15174人)
广西高校(博士271人,硕士9371人)
海南高校(博士59人,硕士1569人)
重庆高校(博士339人,硕士8071人)
四川高校(博士546人,硕士10228人)
贵州高校(博士138人,硕士5519人)
云南高校(博士500人,硕士10625人)
西藏高校(博士18人,硕士643人)
陕西高校(博士655人,硕士13057人)
甘肃高校(博士280人,硕士5945人)
青海高校(博士35人,硕士1231人)
宁夏高校(博士56人,硕士1464人)
新疆高校(博士208人,硕士5124人)
二、科研机构(共计招收:博士1768人,硕士6341人)
>2015年全国科研机构研究生招生计划
考研村为考研学子提供考研一条龙全日制考研服务,让你考研无忧!欢迎在线咨询。
《北京科技大学关于加强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实施方案》
发布单位:点击:[]
关于印发《北京科技大学关于加强仪器设备 开放共享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关于加强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实施方案》经 2016 年 6 月 6 日第 14 次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 现予以印发, 请 遵照执行。
北京科技大学
2016年7月4日
北京科技大学关于加强仪器设备 开放共享的实施方案
仪器设备是高校开展高水平科研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与有力保障。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是仪器设备资源优化与整合的首 要途径与重要手段。近年来,我校仪器设备投入经费持续增长、 设备总量不断增加, 但同时设备利用率较低、共享水平不高等问 题也逐渐凸显。为进一步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 加快推进仪器 设备开放共享, 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 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 号)、《教育部办 公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指 导意见》(教技厅〔 2015〕4 号)文件精神, 学校拟建设北京科 技大 学仪器设备共 享管理平台( USTB ,简称 USERS ),整合优质设备资源, 全面实施仪器设备开 放共享。现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通过深化改革与制度创新, 加快推进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充 分释放服务潜能, 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合理配置设备资源, 杜绝 闲置浪费现象,切实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需求, 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创业提供有效支撑。
(二)建设目标
学校整合优质设备资源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 借助教育部高 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教育部 CERS 项目)建设 契机, 搭建覆盖全校范围的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平台,外部统 一纳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 形成跨学校、跨领域、多层次的网络 服务体系, 内部建立仪器设备校院系三级共享平台, 建成层级明 确、横纵交错、联结有序的仪器设备物联网体系。
(三)基本原则
按照“信息共享、资源统筹、分类管理、有偿服务”的原则, 实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 实现仪器设备管理、服务、监督、评价 的有机衔接; 最大限度挖掘服务潜力, 促进利用效率最大化, 调 控增量资源, 合理布局新增仪器设备; 针对通用、专用设备实行 不同的开放管理, 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与支撑措施; 按照成本补 偿和非盈利性原则,实行有偿使用管理机制。
二、建设内容
(一)建设学校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
北京科技大学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 USTB ,简称 USERS )是北京科技大学仪器设备开放共 享的校级管理平台。管理平台外部纳入教育部、科技部网络管理 平台, 实现国内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校际互通, 内部建立校院 系三级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所有符合条件的仪器设备均纳入平台管理、实行开放。管理平台能实现仪器设备信息查询、网上预约、 实时计费、效益评价等系统管理, 同时设计开发移动终端功能, 为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供多维度服务支撑。
(二)建立校院系三级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学校整合优质设备资源, 建立虚实结合的三级共享平台。学 校层面遴选代表学校最高水平的高精尖仪器设备, 建立可虚可实 或虚实结合的校级(一级)共享平台 2-3 个(如材料测试中心、 冶金测试中心、电镜中心等)。校级共享平台由学校决策组建, 可独立运行或挂靠二级单位。
学院(重点实验室、研究院等)层面集中相关学科优质仪器 设备, 建立院级(二级)共享平台。院级共享平台由学校审批组 建,以实体化运行为主, 隶属二级单位管理。
系所(中心等)层面整合学科领域通用及专用优质仪器设备, 建立系所(三级)共享平台。系所共享平台由二级单位审批组建, 报学校备案,以实体化运行为主,隶属二级单位管理。
(三)纳入平台管理的仪器设备范围
除涉密、功能特殊、技术要求特殊、研究目的特殊的仪器设 备之外, 用于教学科研且具有一定共性需求的单台套 10 万元以 上仪器设备均纳入共享平台管理, 公布设备信息实行开放, 其中 单台套 40 万元以上仪器设备通过硬件控制装置连接管理平台。
(四)健全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机制
梳理学校现有仪器设备情况, 包括设备原值、功能类型、 服 务领域、 设备运行与共享情况等, 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仪器设备 开放共享机制, 加强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组织领导, 逐步完善仪器 设备开放共享运行管理、收入分配、考核评价等管理制度, 设立 仪器设备开放测试基金, 开展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项目研究,多渠道激发共享积极性,努力探索开放共享长效机制。
三、重点措施
(一)加强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组织领导
学校加强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组织领导, 加大建设经费投入力 度,成立大型仪器设备工作委员会, 负责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评 估与决策工作, 成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委员会, 负责仪器设 备开放共享的管理与监督工作。相关二级单位成立仪器设备开放 共享工作组,明确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主管领导及院级共享平台负 责人。
(二)所有符合条件的仪器设备均纳入平台管理
原则上符合条件的单台套 40 万元以上仪器设备需通过硬件 控制装置连接管理平台(不具备物联网建设条件的除外)。自 2017 年起, 新购单台套 40 万元以上仪器设备需在购置预算中增 加硬件控制装置。
(三)调整共享服务收入分配方案
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校内、外服务收入统一纳入学校财务管理。强化二级单位自主管理的主体责任, 由二级单位负责共享服 务收入的支出审核并接受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适度调整共 享服务收入分配方案,提高共享服务收入的劳务费支出比例。
(四)重新核定仪器设备收费标准
按照成本补偿和非盈利性原则, 通过公开透明的成本核算和 审核流程, 按照校内、外不同标准重新核定服务费用。收费标准 经二级单位、学校两级审核通过后执行,并在相关物价部门备案。 国家或主管部门有明确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五)设立实验技术关键岗
在亟需关键技术支撑的仪器设备校级共享平台等重要领域 设置实验技术关键岗位,主要承担校级共享平台管理、队伍建设、 仪器设备研发及科学研究等工作, 引领仪器设备功能开发及技术 创新,逐步建立仪器设备专业化运行管理团队。
(六)设立仪器设备开放测试基金
学校设立仪器设备开放测试基金, 用以鼓励青年教师开展科 学研究工作和学生开展科研实践活动。通过青年教师(学生)申 报项目、学校审批等流程, 对使用共享仪器设备开展科学研究提 供一定比例的测试服务费用补贴。
(七)设立实验室工作研究项目
学校拨付专项经费设立实验室工作研究项目课题, 重点支持 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管理办法、开放模式等相关研究工作,全校实验技术人员、教师、实验室工作管理人员均可申报。
(八)完善仪器设备维修保障机制
学校每年拨付专项经费用于仪器设备维修维护, 同时划拨一 定比例共享服务收入保障仪器设备运行维护与公共服务建设。试 点引入第三方公共维修平台,探索多渠道设备维修模式。
(九)制定其他开放共享激励政策
结合学校公共用房管理制度改革, 对单台套 40 万元以上的 共享仪器设备提供一定额度的免费用房面积。通过灵活多样的开 放形式鼓励各类经费购置的仪器设备实行开放。
(十)鼓励仪器设备面向学生开放
采取多种措施如设立开放测试基金、提供共享设备免费机时 等, 鼓励仪器设备面向学生开放。 通过门禁管理、身份认证及授 权技术支持仪器设备 24 小时开放, 努力创造服务全校师生的自 主、开放的实验平台。
(十一) 加强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培训
配合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加强仪器设备操作技能培训, 增强 教师、学生及实验技术人员自主操作能力。开展分层次、有针对 性的 USERS 管理培训,确保开放共享工作顺利进行。
四、实施步骤
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按如下步骤实施,详见下表。
阶段
时 间
工 作 安 排
试点
运行
2015 年 1 月 -2016 年 4 月
学校搭建教育部 CERS 项目的校内管理系统; 实现校内管理 系统与教育部 CERS 管理平台对接
完成 280 余台 10 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入网管理; 完成 50 台 40 万元以上仪器设备物联网建设
以 CERS 项目为依托, 搭建学校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 USERS
共享管理平台 USERS 及物联网建设在部分单位试点实施
全面
实施
2016 年 5 月
征求相关职能部门意见、修改实施方案
2016 年 6 月
学校讨论并通过实施方案
2016 年 7-10 月
学校制定《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试行); 二级单 位制定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相关实施细则
实现共享管理平台 USERS 与科技部网络管理平台对接
2016 年 10 月
共享管理平台 USERS 手机客户端上线
学校启动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情况调查,重新核定收费标准
2016 年 11 月
学校制定《校院系三级共享管理平台实施细则》(试行)
学校筹备、建立仪器设备校级(一级) 共享平台; 二级单 位建立仪器设备院级(二级) 共享平台; 系所(中心) 建 立仪器设备系所(三级)共享平台
符合条件的仪器设备纳入 USERS,实行信息开放
建设 40 万元以上仪器设备物联网
2016 年 12 月
共享管理平台 USERS 初步建成
考核
评价
2017 年 1 月
共享管理平台 USERS 实行网上预约
2017 年 6 月
学校制定 40 万元以上仪器设备考核评价制度
开展 40 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效益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