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固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固高科技”,股票代码:)积极响应磨床企业对国产数控系统强烈需求,基于gLink-II千兆总线、及高性能驱动技术开发平台,联手晟禧精密潜心研发新一代全互联数控磨床系统,为高端轴承磨削装备“量身定制”系统功能,攻克高精度轴承磨削工艺具备的多项技术难题,加工工件精度大幅提升,达到甚至超越进口设备水平,打破国外控制和总线技术方面“卡脖子”封锁,助力高精度轴承产业升级及国产替代。
全互联数控磨床系统
磨床系统架构图
壹 系统优势
1、gLink-II总线千兆带宽,多主从通讯,实时同步性高,轨迹精度高,安全冗余,数据分析联调便捷;
2、基于gLink-II总线GNS高性能控制器最多支持24轴,硬件接口丰富,内置UPS掉电保护,多类总线实现设备间互联互通控制;
3、基于gLink-II总线高性能伺服驱动技术,先进的FFD算法和非线性算法,运行带宽高,电流环采样分辨率16bit,运算周期31.25us,过载倍数强,支持永磁同步电机、直线电机、DDR等多种电机,编码器功能强大;
4、基于数控系统平台开发,集成磨床G指令,二次开发简易,可底层订制增强功能。
贰 功能亮点
1、防碰撞:基于全互联gLink-II千兆总线技术,有效缓解碰撞时工件灼伤,降低工件报废率;
2、消空程:提高空行程工进速度,大幅度提升磨削效率;
3、恒功率:自适应磨削,提高磨削成品率;
4、测控一体:支持4路高速DI捕获跳转,便于外置在线测量仪;
5、多种误差补偿:支持定位精度补偿,锥度误差补偿,砂轮修整误差补偿,热温度补偿;
6、CAM功能:支持.dxf导入,CAM自动生成NC。
加工工件实物展示
新能源行业中的应用案例
风电滚子轴承
铁路滚子轴承
新能源车高速轴承
光伏晶圆搬运精密轴承
关于晟禧精密
晟禧精密2017年成立于浙江省美丽的桐乡市,是国内磨床自主可控高端装备制造 “开拓者”。公司以研发生产高精度磨床设备和轮毂单元轴承检测装配设备为核心业务,是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端制造科技企业,公司拥有多项自主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公司以客户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持续加大技术创新,目前与国内外数百家轴承企业深度合作,有效帮助客户解决轴承磨削加工难题,提升加工精度指标。公司正逐步成长为国内自主可控高端装备的“领导者”。
The State Key Lab of
High and of , of
中 国 科 学 院 上 海 硅 酸 盐 研 究 所 高 性 能 陶 瓷 和 超 微 结 构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2021年度国家重点实验室特邀学术报告
二维材料异质结的发展与其高质量的极限
王 雷 教授
南京大学
时间:2021年7月2日(星期五)上午 10:00
地点:长宁园区4号楼14楼第一会议室
欢迎广大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与讨论!
联系人:黄富强()
报告摘要:
开发新材料的合成方法对凝聚态物理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利用分子或原子尺度的二维材料积木来构建新型二维材料成为可能。精确控制这些不同二维材料堆积的异质结构,可以产生全新的电子、机械、光学性能。二维材料是这些新体系的重要平台之一。尽管像石墨烯或层状过渡金属二硫化物这样的2D材料被认为具有显著的电子性能,但它们在大气环境中的很容易变得无序。我将介绍我们开发的新技术,用超净界面一层一层地可控组装2D材料[1]。此外,这些新技术允许我们将不同的2D材料逐层“混合和匹配”在一起,形成异质结构,通过控制它们的位置、厚度和晶格扭曲角来获得新的材料性能。我将讨论如何调整这些参数以实现不同原子面间的能带结构工程[2],以及这些结构所揭示的新物理[3]。最后,我将介绍我们的最新研究结果,我们将扭曲双层TMDs作为研究具有动态可调相互作用的平带中相互作用驱动现象的模型系统[4]。
[1] L. Wang et al, , 614-617 (2013).
[2]L. Ju*, L.Wang* et al, 358, 907-910 (2017).
[3] L. Wang et al, 350, 1231-1234 (2015).
[4] L. Wang, et al. 19, 861-866 (2020)
报告人简介:
王雷, 2005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电子工程系本科学位,2008年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学位, 2009-201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机械工程系硕士,2011-2014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2014-2015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纳米创新中心博士后,2015-201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Kavli纳米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2019年加入南京大学,任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和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外高层次人才获得者。王雷教授在一流期刊发表文章40余篇,被引用18000余次,包括、 及其子刊系列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包括 (4篇)、(1篇)、 (1篇)、 (1篇) 等。王雷教授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高引用专家。其2013年发表在期刊的科研成果,发明了二维材料的Pick-up转移和堆积技术,突破性地提高了二维材料的电子器件质量,并在实验上发展了二维材料异质结构这个研究方向。在此领域上取得了多个重要的科研成果,包括实验观测到霍夫施塔特蝴蝶能谱、可调控的分数量子霍尔态、量子分形体系中的分数量子霍尔态、基于单层原子的可调控压电效应、超快表面等离激元和可调控激子,转角二维半导体中的相关绝缘态。王雷教授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二维材料多层异质结器件微加工及其电、磁输运性质,电子关联体系等。
二维材料光电探测器作为新型光电探测器,具有带隙可调、易于制备柔性器件等诸多优点。进一步丰富了光电探测器的应用前景。与此同时,二维材料光电探测器也需要一定程度的优化,例如解决二硫化钼难以实现双极性调控的问题。
电场增强二维材料光电探测器利用可控的电场对二维材料光电探测器进行增强,提高探测器的响应度,产生的增强效果是可调控的。通过电场增强二维材料光电探测器采用外界因素影响二维材料的方式实现对探测器的改良,二维材料本征属性并没有改变。 力场增强二维材料光电探测器则是通过力场来改变二维材料的本征属性,实现对探测器的改良。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期,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李景峰等人在《激光与红外》期刊上发表了以“电场及力场增强二维材料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为主题的综述文章。
这项研究着重介绍 研究人员通过利用离子导体,铁电材料,局域栅等电场方式以及施加应力的力场方式对二维材料光电探测器进行增强。从而解决二维材材制备的探测器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电场增强中,为了提升探测器的性能,需要制备 n-p结型光电探测器,以至三极管型光电探测器,因此二维材料进行双极性调控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在具有典型代表的二硫化钼光电探测器中,由于二硫化钼器件中沟道材料和电极之间存在强烈地费米钉扎效应,使得利用不同功函数的金属制备二硫化钼器件的电极时,器件中沟道二硫化钼始终显示为 n型半导体的类型,无法通过将制备电极的金属替换成高功函数的金属来调节成 p型,采用常规器件工艺很难制备 p-n结型二硫化钼光电探测器。
为了解决该问题,研究人员利用具有双电子层的离子栅导体作为栅介质来调控二硫化钼。对于电场增强二维材料光电探测器,还可以采用有机铁电材料作用栅介质材料,对二维材料的暗电流进行调控。此外对于易实现双极性调控的二维材料,可在其光电探测器中制备局域埋栅结构,实现局域的调控,从而制备出 p-n结的光电探测器,利用 p-n产生的内建电场有效分离光生电子空穴对。这种探测方式,相比于光导型的突出优点就是不需要施加偏压,就可以实现光探测,有效降低电能消耗。
双电子层示意图
铁电顶栅对器件暗电流调控
对于二维材料二硫化钼来讲,常规固态电介质材料很难将沟道二硫化钼调控成双极性。而有机离子导体作为栅极电介质材料,虽然可以实现将沟道二硫化钼调控成双极性,但是利用有机离子导体制备的栅极很难实现局域化的调控效果。并且有机离子导体栅的制备过程,与传统半导体器件的制备工艺不兼容。因为传统半导体器件制备中涉及到丙酮等有机试剂的使用,这会对有机物产生破坏。因此需要寻找具有高效调控能力的电介质材料(可以调控二硫化钼这类难调控的二维材料),且该种材料与传统半导体工艺兼容。
力场增强中,石墨烯零带隙能带结构难以大量吸收入射光,导致石墨烯器件光响应度较低。通常不超过 10mA·W -1 ,需要通过力场打开石墨烯带隙,提高器件的光响应。而二硫化钼光电探测器中也存在响应速度慢的问题。
石墨烯应力调控
力场增强二维材料光电探测器的主要形式是对沟道二维材料施加应力。石墨烯带隙的打开可以提高石墨烯的光吸收,从而提高石墨烯光电探测器的性能。对于二硫化钼等过渡族金属硫族化合物,施加应力可以有效调控材料的带隙。同时施加应力也可有效调控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从而提高二维材料光电探测器的响应速度。
对二维材料施加应力方式
这项研究详细介绍了力场及电场增强二维材料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电场增强二维材料,虽然可以实现将沟道二硒化钨调控成双极性,但二硫化钼局域的双极性调控实现难度比较大。需要新工艺的开发;力场增强二维材料方面,现阶段对二维材料施加应力的方式很难精确控制施加应力的强度,如果操作不慎,很容易破坏材料。工艺难度较高,很难大规模进行生产应用。需要新的工艺进一步开发。综上所述,电场及力场增强二维材料光电探测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进展,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提高电场及力场增强实际应用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