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GDP突破114万亿元!大健康领域的未来机会在哪里?
栏目: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3-11-17
原创 凌萌 未来网 收录于话题 #“乘风破浪创未来 砥砺前行元宇宙”系列报道 3个2022年新年伊始,北京、河南、天津等地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形势下

原创 凌萌 未来网 收录于话题 #“乘风破浪创未来 砥砺前行元宇宙”系列报道 3个

2022年新年伊始,北京、河南、天津等地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形势下,“互联网+医疗”这一模式,成为了众多医疗企业发力的重要方向。而这一模式,也让人们感受到了看病就医越来越便捷。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医疗也越来越“智慧”。

大健康 智能_智能健康管理内容_大健康智能产品

未来智慧医疗构想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115元,增长14.8%。这为智慧医疗所在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而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增长离不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达114.4万亿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

那么,经济总量突破110万亿元大关,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对大健康产业意味着什么?在后疫情时代,大健康产业又会迸发出怎样的生机与活力?

GDP突破114万亿元,对大健康产业意味着什么?

“健康”这个词,贯穿古今,老生常谈。从古代中医讲究的“望、闻、问、切”,到如今科技飞速发展下的互联网诊疗,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孕育出了一个崭新的赛道——大健康产业。

百度百科上,大健康被定义为“围绕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对生命实施全程、全面、全要素的呵护,既追求个体生理、身体健康,也追求心理、精神等各方面健康”。

大健康 智能_智能健康管理内容_大健康智能产品

大健康智能产品_大健康 智能_智能健康管理内容

网络资料图

可以说,大健康贯穿每个生命个体成长的方方面面。因而,大健康产业的覆盖面也尤为宽广。

中国行业研究网发布的《2020—2025年大健康产业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大健康产业涵盖五大基本产业群体:以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健康养老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及重视程度的提升,大健康产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

中国行业研究网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也超过了10%。印度、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近年来,我国健康产业也呈蓬勃发展之势。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到2020年,我国大健康产业整体营收保持增长,2020年营收规模超过7万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8万亿元,增幅达8.1%。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14.4万亿元,突破110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8.1%。

而从更为详细的数据来看,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00元,其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115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8%,同比增长14.8%。

在业内人士看来,2021年,我国GDP突破114万亿元,对大健康产业意义深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趋势下,大健康产业日渐被人们所看重,成为居民消费支出中增长较快的一大领域。”曾经营过一家医药管理咨询公司,现为医药战略营销专家的史立臣向未来网记者表示。

他解释道,这是由居民收入增长、健康观念的转变、人口老龄化等诸多因素导致的,“未来这种增长趋势还会持续。同时,居民对健康养护、疾病预防、慢病康复、疾病治理、养老等方面的需求也会加大,对相关大健康产业的产品、服务、技术、平台等也会有长久的需求。”

大健康智能产品_大健康 智能_智能健康管理内容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巨头涌入大健康产业

对于大健康产业如今的发展形势,市场早就释放出了强有力的信号。

2014年,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就给大健康产业的市场潜力算了一笔账:“现在一个人生病前要花掉1/3的钱,生病后康复、养老还要各花掉1/3的钱,这样一来大概是原来费用支出的三倍。这么多钱进入市场,甚至会超过房地产的市场规模。”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也十分看好这一赛道,其曾经更是直言道:“中国下一个首富,一定在大健康领域内出现。”

很快,大健康产业成为了一个新风口,医疗器械、医药电商、养老、眼科医疗等概念板块相继涌上赛道。

智能健康管理内容_大健康智能产品_大健康 智能

网络资料图

不仅如此,阿里、京东、腾讯、小米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对大健康产业加码布局,企图瓜分一杯羹。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14年,阿里巴巴斥资约13亿元收购中信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中信21世纪,并于当年10月改名为阿里健康,成功实现借壳上市。2016年后,京东也相继上线了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等业务。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大健康产业也由此正式步入“互联网+医疗”的时代。

大健康智能产品_大健康 智能_智能健康管理内容

巨头涌入、政策驱动,大健康产业正在迸发出生机与活力。这从大健康产业部分龙头企业2021年的市场表现中便可窥见一斑。

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1胡润中国500强》显示,在2021年中国500强非国有企业中,医疗健康行业共有71家企业上榜,总价值占比9.1%,成为500强企业最多的前两大行业之一。

其中,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分别以4600亿元、3850亿元、3850亿元的总市值,位列医疗健康行业榜单前三,总市值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45%、60%。

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影响下,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健康消费成为刚需,大健康产业也不断催生出新机遇。

近日,新冠检测板块龙头股万泰生物披露的年度业绩预告显示,2021年,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5亿元—20.5亿元,同比增长173%—203%。新冠治疗板块龙头股科伦药业发布的2021年业绩快报也显示,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96亿元,同比上涨32.16%。

后疫情时代,大健康产业如何面向未来?

在业内看来,大健康产业的崛起有其现实意义。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死亡人口1014万人,全年人口净增长4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0.34‰,人口总量增速放缓。

而另一方面,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也日益凸显: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

大健康 智能_大健康智能产品_智能健康管理内容

关注传感器专家网公众号,获取传感器热点资讯、知识文档、深度观察

销售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厂家_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_半导体传感器有

近日,全球著名电子技术杂志《EE Times》评选出2022年中国100强无晶圆厂半导体设计公司排名,这些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分为10类:模拟、传感器、人工智能芯片、内存、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电源设备、微控制器(MCU)、处理器、无线和通信。

每个类别从中国众多无晶圆厂设计公司中遴选出10强,合计100名。据悉,该排名主要考虑到企业设计技术实力等指标,而非只考虑市值、营收等数据。

本文仅介绍传感器及MCU领域中国TOP 10企业名单

,名单信息来自网络,如需全部信息请联系《EE Times》购买详细报告。

2022年中国10大传感器企业

TOP 1 豪威集团-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销售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厂家_半导体传感器有_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总部地址:上海

成立年份:2007年

主要传感器类型:CMOS图像传感器

官网:

豪威科技成立于2002年,主要经营范围为影像传感器和相关的集成电路的设计、开发等。

韦尔股份成立于2007年,2019年韦尔收购豪威科技,目前韦尔股份已是中国最大的无晶圆设计公司,主营业务90%以上来自旗下豪威科技的图像传感器芯片设计业务,同时涉及模拟、触摸和显示解决方案。

韦尔股份创始人虞仁荣同时是中国半导体产业首富,关于虞仁荣创立韦尔股份、收购豪威科技的故事,请参看《》内容。

TOP 2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上海

成立年份:2003年

主要传感器类型:CMOS图像传感器

官网:

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创立于2003年,是中国领先的图像传感器芯片、DDI显示芯片设计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全球手机移动终端及广泛的非手机类电子产品。图像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手机、智能穿戴、移动支付、平板、笔记本、摄像机以及汽车电子等产品领域。

格科微是中国继韦尔股份后的第二大图像传感器企业,已科创板上市,投资22亿美元在上海临港建设12英寸晶圆CMOS传感器芯片特殊工艺产线。

TOP 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深圳

成立年份:2002年

主要传感器类型:生物识别传感器、多功能交互传感器等

官网:

汇顶科技是一家基于芯片设计和软件开发的整体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主要面向智能终端、物联网及汽车电子领域提供半导体软硬件解决方案,是智能手机和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指纹传感器和触摸屏控制器的领先供应商。

TOP 4 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苏州

成立年份:2013年

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_销售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厂家_半导体传感器有

主要传感器类型:MEMS压力传感器芯片、温湿度传感器芯片等

官网:

纳芯微是国内领先的模拟信号链芯片及其解决方案提供商,聚焦感知、驱动、系统互联等方向,提供数字隔离芯片、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以及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等产品。

今年4月,纳芯微以230元/股的中国半导体史上最贵IPO价格在科创板上市,截止2022年7月20日,纳芯微股票已突破432元/股,是目前中国半导体产业最贵股票。关于纳芯微的上市故事,可参看《》内容。

TOP 5 思特威(上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传感器有_销售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厂家_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总部地址:上海

成立年份:2017年

主要传感器类型:CMOS图像传感器

官网:

思特威是一家从事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产品研发、设计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主要覆盖安防监控、机器视觉、智能车载电子等多领域。

思特威是中国继韦尔股份、格科微后,第三大图像传感器企业。2022年5月,思特威在科创板上市,目前市值已超过200亿。关于思特威的介绍和上市情况,可参看《》内容。

TOP 6 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销售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厂家_半导体传感器有_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总部地址:苏州

成立年份:2007年

主要传感器类型:MEMS麦克风、MEMS压力传感器、MEMS惯性传感器等

官网:

苏州敏芯微是国内最早成立的MEMS设计公司之一,凭借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设计,并与国际知名Fab厂和封装厂合作,完成了公司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并带动了中国本土MEMS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目前主要拥有MEMS麦克风、MEMS压力传感器和MEMS惯性传感器三个产品线,应用场景涵盖了消费电子、医疗、工业控制以及汽车电子等领域。

TOP 7 上海灿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销售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厂家_半导体传感器有_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总部地址:上海

成立年份:2005年

主要传感器类型:磁传感器、光传感器、电源管理芯片等

官网:

灿瑞科技目前拥有磁传感器、电源管理芯片、电机驱动芯片、光传感器芯片等多样化传感器及数模混合芯片矩阵,拥有全流程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服务能力。灿瑞产品应用范围广阔,已全面覆盖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智能安防、医疗设备、物联网、移动终端等主流应用场景,是智能传感器、模拟及数模混合集成电路领域重要供应商之一。目前灿瑞科技正在科创板IPO,目前已过会,正在提交注册中。

TOP 8 赛卓电子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上海

成立年份:2011年

主要传感器类型:位置传感器芯片

官网:

赛卓电子专注于位置传感器芯片和模块的研发和销售,为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和交通工具等市场提供以位置传感器芯片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在汽车电子领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齿轮速度、ABS、凸轮轴和曲轴位置、节气门、大灯位置、电子油门和档位开关等传感器芯片;在工业控制领域为客户提供创新的位置开关、流量、角度和位移等新型传感器芯片;在交通工具领域为客户提供高可靠性电机编码器、电机驱动和电流传感器等传感器方案。

TOP 9 上海矽睿科技有限公司

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_销售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厂家_半导体传感器有

总部地址:上海

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_销售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厂家_半导体传感器有

成立年份:2012年

主要传感器类型:MEMS传感器

官网:

矽睿科技专注于MEMS智能传感器业务,设计和生产优质传感器产品,并为客户提供相应的智能应用方案和服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申请并成功授权70余项国际国内发明专利,专利组合覆盖MEMS工艺制程、传感器设计和ASIC设计、算法和系统应用软件等。

TOP 10 深迪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_销售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厂家_半导体传感器有

总部地址:上海

成立年份:2008年

主要传感器类型:MEMS陀螺仪系列、MEMS惯性传感器芯片

官网:

深迪半导体是中国首家设计、生产商用MEMS陀螺仪系列惯性传感器的MEMS芯片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MEMS工艺和集成技术,专注于为消费电子及汽车电子市场设计和生产低成本、高性价比、低功耗、小尺寸的商用MEMS陀螺仪芯片。目前,深迪半导体获得华为哈勃投资,正为手机和非移动设备开发6轴惯性测量单元(IMU)。

2022年中国10大MCU企业

TOP 1 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销售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厂家_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_半导体传感器有

总部地址:北京

成立年份:2005年

官网:

兆易创新是一家致力于开发先进的存储器技术、MCU和传感器解决方案的领先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核心产品线为存储器、32位通用型MCU及智能人机交互传感器芯片及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产品以“高性能、低功耗”著称,为工业、汽车、计算、消费类电子、物联网、移动应用以及网络和电信行业的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兆易创新已经是中国最大的MCU企业。

TOP 2 中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销售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厂家_半导体传感器有_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总部地址:上海

成立年份:1994年

官网:

中颖电子是一家专注于MCU及锂电池管理芯片领域的芯片设计公司,是首批被中国工业及信息化部及上海市信息化办公室认定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也是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认定的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TOP 3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_销售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厂家_半导体传感器有

总部地址:深圳

成立年份:2003年

官网:

芯海科技是一家集感知、计算、控制、连接于一体的全信号链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专注于高精度ADC、高可靠性MCU、测量算法以及AIoT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截至2021年底,公司累计申请专利694项,获得授权专利307项,拥有专利数量在科创板芯片设计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根据其年报,2021其MCU收入增长了185%。

TOP 4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_半导体传感器有_销售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厂家

总部地址:深圳

成立年份:2000年

官网: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源于国家“909”集成电路专项工程成立,2010年创业板上市,是中国安全芯片、通用MCU领军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内首个企业独立安全芯片攻防技术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_销售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厂家_半导体传感器有

TOP 5 峰岹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销售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厂家_半导体传感器有_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总部地址:深圳

成立年份:2010年

官网:

峰岹科技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业的电机驱动芯片半导体公司,致力为各种电机系统提供高质量的驱动和控制芯片,及电机技术的咨询服务。我们提供的芯片应用领域涵盖工业设备、运动控制、电动工具、消费电子、智能机器人、IT及通信等驱动控制领域。

TOP 6 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销售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厂家_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_半导体传感器有

总部地址:上海

成立年份:1998年

官网:

1998年7月,由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商业投资公司和一批梦想创建中国最好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芯片设计)的创业者联合发起创建了复旦微电子。公司成立以来,已成功地确立了在国内集成电路设计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复旦微电子集团现已形成安全与识别、智能电表、非挥发存储器、智能电器四大成熟的产品线和系统解决方案。复旦微电子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

TOP 7 小华半导体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上海

成立年份:2021年

官网:

小华半导体有限公司是世界财富500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EC)旗下集成电路业务平台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的核心子公司。小华半导体前身为华大半导体下属MCU事业部,公司业务规模位居中国MCU设计企业前列,小华半导体主要为工业和汽车应用开发MCU产品。

TOP 8 珠海极海半导体有限公司

半导体传感器有_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_销售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厂家

总部地址:珠海

成立年份:2019年

官网:

极海半导体是艾派克微电子旗下全资子公司,其前身为艾派克物联网芯片事业部,总部为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最大打印机厂商、全球第四大激光打印机厂商。极海半导体具有20年的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经验,是专业的工业级通用微控制器、低功耗蓝牙芯片及工业物联网SoC-eSE大安全芯片产品和方案提供商。致力于为工业控制、消费电子、医疗设备、智能家居以及汽车应用等领域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TOP 9 中微半导体(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深圳

成立年份:2001年

官网:

中微半导体专注于数模混合信号芯片、模拟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家电控制芯片、消费电子芯片、电机与电池芯片、传感器信号处理芯片及功率器件等,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消费电子、电机电池、医疗健康、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和物联网等领域。

TOP 10 上海灵动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传感器有_销售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厂家_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总部地址:深圳

成立年份:2011年

官网:

灵动微电子是中国本土通用 32 位 MCU 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灵动微电子的 MCU 产品以 MM32 为标识,基于 Arm -M 系列内核,自主研发软硬件和生态系统。目前已量产 200 多款型号,累计交付超 3 亿颗,在本土通用 32 位 MCU 公司中位居前列。

近日,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就中国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发表了看法。他认为中国的研究者需要培养"IMH"的科技素质,创新、使命感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并提倡科技人才要团结协作。

有关高科技的职业素养_关于科技素养的心得体会_有关科技素养的作文

关于科技素养的心得体会_有关高科技的职业素养_有关科技素养的作文

在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创新已成为推动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要想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而使命感是激发科研人员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它能促使科研人员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此外,人文素养也是衡量一个科技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有了深厚的人文底蕴,科研人员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有关高科技的职业素养_关于科技素养的心得体会_有关科技素养的作文

有关科技素养的作文_关于科技素养的心得体会_有关高科技的职业素养

针对当前我国科技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钟南山院士提出了具体的建议。首先,我们需要改革教育体制,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思维。其次,我们要加强科技人才的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最后,我们要注重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的培养,减少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

钟南山院士的呼吁不仅对于中国的科技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具有创新精神、使命担当和人文素养的科技人才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