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红点奖和iF设计奖有什么好处?
栏目: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4-01-21
红点奖和iF设计奖有什么好处?拿到红点奖、iF设计奖的好处?1. 红点奖、iF设计奖是素有设计奖中的“奥斯卡

红点奖和iF设计奖有什么好处?

拿到红点奖、iF设计奖的好处?

1. 红点奖、iF设计奖是素有设计奖中的“奥斯卡”之称,获奖之后,可以对公司品牌形象起到很好的背书,如果宣传的好的话,可以给企业带来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品牌营销价值。

2. 根据专业机构调查,获奖的产品相比没获奖的产品,产品平均销量会有30%以上的提升。

3. “奥斯卡”红点奖、iF设计奖可以对产品起到背书作用,也是一个很好的产品卖点。

4. 海外消费者对红点奖、iF设计奖的认可度是很高的,有利于做出口的企业提升产品销量。

5. 对于外贸行业,很多外贸企业想在欧美国家做品牌,但是会发现在国外做品牌的投入大收益小,因为欧洲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与文化习俗,所以很难用同样的广告去打动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但是红点奖、iF设计奖在欧美国家受到了普遍认可,所以可以用这个奖项去欧美国家做品牌营销。

6. “奥斯卡”红点奖、iF设计奖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打造一个新品牌,还可以打造成中高端品牌。

7. 在很多招投标过程中,红点奖、iF设计奖可以用来控标。

8. 在很多地方城市,包括:深圳、广州、中山、东莞、杭州、宁波、泉州、武汉等城市,企业获得红点奖、iF设计奖可以获得政府补贴,以及高层次人才认定。对于深圳企业,获得红点奖或iF设计奖可以获得最少5万,最高800多万的政府补贴。

申报奖项事由_申报奖项什么意思_参加if奖申报

9. 绝大部分世界500强,上市公司都很认可,获得红点奖、iF设计奖有利于打入世界500强,上市公司的供应链体系。

10. 对于设计师来说,拿到红点奖、iF设计奖,是对自己设计能力的很好的背书。就像每个演员都想拿到奥斯卡一样。

11. 南方周末在一篇文章报道,中山一个企业家说之前每年花费300万请一个明星代言,最后发现效果还不如花几万块钱拿个红点奖。红点奖获奖之后,可以终身宣传,而明星代言需要每年收费,而且一旦明星知名度下降了,或者明星出事了,对于品牌的伤害却是巨大的。

你们相比我们自己去申请的优势在哪里?

1)一般企业自己申报的话,获奖概率不超过6%。去年全球参赛的产品数量有1万多件,最后只有2301件产品获得红点奖,相当于全球只有20%左右的获奖概率,但是在这2300件获奖作品中,有70%左右的获奖作品是被苹果、华为、三星、索尼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拿走了,我们已经获得了124个红点奖与iF设计奖,有70-80%的获奖概率,获奖数量是国内最多的,获奖概率也是国内最高的。

1)我们设计总监个人就获得了9个红点奖与iF设计奖,个人获奖数量也是国内最多的,拥有丰富的获奖经验。

2)我们的奖项团队基本上都是国外知名大学/985/211本硕毕业的,包括:香港理工大学硕士、武汉大学硕士、山东大学、中南大学等名校毕业生。

3)我们设计师基本上都有拿过红点奖与iF设计奖,对于评委的评审标准都是非常熟悉的,而且做出来的设计资料能够超越小米与华为。

4)我们在德国当地也有服务团队,可以给参赛样品进行展台搭建、样品组装、通电测试等服务。企业一般自己派人去德国不但费用高,而且也相当麻烦。

5)我们也在给非常多的世界500强,上市公司拿到了很多红点奖与iF设计奖,包括:腾讯、美的、OPPO。

参加if奖申报_申报奖项什么意思_申报奖项事由

红点奖有哪些类别?

红点奖分为:

红点产品设计奖:是有实物的产品去参加的奖项,只要有实物都可以参加,需要寄送1个样品到德国红点奖主办方评审。

奖项级别分为:红点至尊奖(全球获奖概率不超过6‰)、红点产品设计奖(全球获奖概率20%左右)

红点概念设计奖:概念设计作品可以参加,不需要寄送实物,比如概念车。

红点品牌与传达设计奖:主要是品牌Logo、VI设计、包装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UI交互、APP、网站、视频等类别的作品参加的奖项,除了包装设计需要寄送实物,其余的都不需要寄送实物。

iF设计奖有哪些类别?

iF设计奖包括红点产品设计奖、红点概念设计奖、红点品牌与传达设计奖中的所有产品类别。由于疫情影响,2022年可能会跟2021年一样不需要寄送实物。

奖项级别分为: iF金奖(全球获奖概率不超过6‰),iF设计奖(全球获奖概率19%左右)

红点奖与iF设计奖的评审标准有哪些?

参加if奖申报_申报奖项事由_申报奖项什么意思

1). 美观性(产品是否有较高的设计美学?产品是否符合极简设计?)

2). 工艺(产品的工艺是否精湛?是否具有比较高的质感?)

3). 社会价值(产品是否能带来社会价值?)

4). 易于使用(产品是否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用户体验是否良好?)

5). 差异化(产品是否具有差异化?)

6). 工作正常(产品是否能正常工作?)

7). 创新(产品是否有功能、技术、材料创新?)

8). 可持续发展(产品是否对环境友好?材料可回收或可降解?)

9). 服务用户(产品能否能符合用户的需求?)

To B 与 to C的产品的评审标准有哪些不一样?

对于to C的产品,评委很看重产品的设计美学、产品创新。对于to B的产品,评委不太看重产品的外观设计,而是比较看重产品的技术创新,功能创新。

,专注政府扶持项目咨询十余载,是国内专业的中小企业综合服务运营商,如果您的企业想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府项目补贴申报、企业贯标、国内外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相关项目申报,却遇到许多难关,不知道申报条件、不熟悉申报流程、不了解申报关键、不清楚能否通过等,请联系,这些困难由我们帮您解决。如果想要提高申报成功率,也请联系。

李小萌 ( Lee),1985年9月12日出生于天津市和平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2009级,中国内地女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

if2021新秀奖_2021if新秀奖流程_if新秀奖最佳

2001年,凭借《谁说我不在乎》获得第21届金鸡奖最佳女配角提名。2003年,获得第4届金鹰新秀大赛新秀与最受媒体关注奖。2006年,凭借喜剧《我不是女生》获得第5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新人奖。2009年,第一次出演话剧《来世许你个今生》。2012年,凭借话剧《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获得了首届北京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优秀表演奖以及第三届壹...李小萌 ( Lee),1985年9月12日出生于天津市和平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2009级,中国内地女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

if2021新秀奖_2021if新秀奖流程_if新秀奖最佳

2001年,凭借《谁说我不在乎》获得第21届金鸡奖最佳女配角提名。2003年,获得第4届金鹰新秀大赛新秀与最受媒体关注奖。2006年,凭借喜剧《我不是女生》获得第5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新人奖。2009年,第一次出演话剧《来世许你个今生》。2012年,凭借话剧《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获得了首届北京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优秀表演奖以及第三届壹戏剧大赏新锐女演员奖提名,同年,出演电影版《金太狼的幸福生活》。2014年3月,出演改编自路遥的同名小说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2016年,主演青春爱情年代大戏《爱人同志》。2020年7月4日,以首发嘉宾的身份参加北京卫视音乐综艺节目《跨界歌王第五季》。

2021if新秀奖流程_if新秀奖最佳_if2021新秀奖

2013年10月19日,与王雷在北京举行婚礼。

浙江智能外骨骼机器人装备_浙江大学外骨骼机器人_智能机械骨骼

颁奖典礼。

浙江智能外骨骼机器人装备_智能机械骨骼_浙江大学外骨骼机器人

比赛现场。

浙江智能外骨骼机器人装备_浙江大学外骨骼机器人_智能机械骨骼

中国网10月10日讯 近日,以遴选“科技-穿在身上”——智能可穿戴“外骨骼装备”为主题的2019首届智能可穿戴技术大会暨“超能勇士—2019”外骨骼系统挑战赛在西安成功举办。

此次大赛,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主办,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智能可穿戴技术专业委员会和《轻武器》杂志社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来自全国科研院所、军地院校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约30台样机、近200名选手参与。

参赛的外骨骼装备,既有刚性外骨骼,也有柔性外骨骼;既有电力驱动方式,也有液压驱动方式;既有全身外骨骼,也有半身外骨骼;既有成熟的商用产品,也有尚待进一步改进提升的初样机。

浙江智能外骨骼机器人装备_浙江大学外骨骼机器人_智能机械骨骼

两天激烈的比赛,六大竞技项目轮番上演。来自重庆的牛迪科技-普力队获得轻装机动、重装机动、物资搬运、跨越障碍四个项目第一名;海医大-卫装队获重物搬运项目第一名;队获跨越障碍项目并列第一名;中科大-智能移动操作队获协同控制项目第一名。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费爱国院士,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智能可穿戴技术专委会主任、兵器装备研究所副所长曲永杰,陕西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刘皓总工及有关领导为获奖队伍颁奖。

挑战赛期间,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先进技术展示活动同时举行。活动搭建了“学术+技术+产业”的沟通交流与对接平台,约40个单位参展,涵盖防护集成、嵌入融合、意图感知、新兴驱动等,全面展示了新型结构技术、微驱动技术、肌电信号分析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智能机械骨骼_浙江大学外骨骼机器人_浙江智能外骨骼机器人装备

《轻兵器》杂志社主编刘兰芳在现场试穿试用了多台样机。他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和5G时代的到来,可穿戴技术正在进入崭新的“智能可穿戴”发展阶段。挑战赛对于我国的外骨骼技术有极大促进作用,也能最好激发年轻人的创新创造活力。

9月26日,有关研究院所、院校和高技术企业约300名嘉宾参加同期论坛。兵器装备研究所曲永杰副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洪波副研究员、浙江大学刘涛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副院长张宪超教授、吉林大学院长孙晓颖教授、北京科技大学肖文栋教授、东华大学科研处处长王宏志教授、浙江大学潘赟副教授、上海磐启微电子有限公司杨丰林副总经理和陕西龙行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代红总经理,分别就《科技穿在身上》《可穿戴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可穿戴式步态分析技术及应用研究》《可穿戴装备的智能技术》《触觉再现技术在智能穿戴中的应用》《面向健康状态测评的可穿戴数据智能分析与处理》《智能纤维的发展与展望》《穿戴式医疗健康设备与技术》《基于微功率的抗强衰落体域网技术及军事应用》《穿戴设备在VR产业的应用》作专题报告。期间,论坛首次提出智能可穿戴技术装备有“载人式、人载式、嵌入式、融入式”四种形式,正在向“大”和“深”两个维度发展,主要方向是跨界融合、单功能向多功能发展,以及联网互通、实现体系化协同应用等观点。

据悉,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始终瞄准科学技术前沿、聚集新兴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学科交叉的专业优势和跨域融合的资源优势,把竞技比赛作为促进高端学术交流、推动产学研协同进步、助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创造热情,推进智能可穿戴技术的创新应用,以精彩比赛和高端学术交流活动,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