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金杯电工分析报告:线缆行业老兵,扁电磁线全球龙头.pdf
栏目: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4-01-18
金杯电工分析报告:线缆行业老兵,扁电磁线全球龙头。线缆行业老兵,盈利能力稳定提升。公司深耕线缆行业70余年,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扁电磁线全球龙头、线缆行业优势企业。

金杯电工分析报告:线缆行业老兵,扁电磁线全球龙头。线缆行业老兵,盈利能力稳定提升。公司深耕线缆行业 70 余年,是集研发、生 产、销售于一体的扁电磁线全球龙头、线缆行业优势企业。1952 年,公司通过 子公司收购原湖南衡阳电缆厂资产并设立,1956 年公司开始生产塑料绝缘电线, 1985 年公司获得我国历史上第一张电工产品认证证书,是湖南省第一家普通塑 料电线生产企业,荣获电线产品最高荣誉奖国家银质奖。近年来,公司营收&盈 利能力优势明显,2017~2022 年公司营业收入 CAGR 为 27.23%,净利润 CAGR 为 24.51%,体现了公司优质的产品拓展能力与成本控制能力。

金杯电工电磁线是怎样工作的_金杯电磁线收购统力电工_金杯电工扁线产能

电磁线:纯扁电磁线领军企业,从变压器到新能源车用电机。扁线电机在电机 效率、材料成本方面都具备优势,我们认为随着 800V、高压快充等配置逐步成 为标配,各大整车厂和电机企业搭载扁线电机的新车型逐步放量,扁线电机的 渗透率提升确定性极强:我们预计扁线需求 2025 年将提升至 21.7 万吨,对应 利润空间为 16.3 亿元。公司电磁线产品均为扁电磁线,根据公司公告,其扁线 出货量位居行业第一,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同时覆盖变压器、电机两大应用领域 的电磁线制造商,客户包含 ABB、西门子等变压器厂商以及长城、蔚来、小鹏、 理想等新能源整车厂商。

金杯电工电磁线是怎样工作的_金杯电工扁线产能_金杯电磁线收购统力电工

电线电缆:专注线缆行业 70 余年,从湖南第一走向全国领先。根据国家统计局 数据,电线电缆行业市场空间超万亿,行业细分赛道广,行业参与者众多。公 司专注线缆行业 70 余年,拥有 4 大线缆品牌,产品主要包括电气装备用电线+ 电力电缆+特种电线电缆等。公司区位优势明显,公司官网显示连续 18 年在湖 南省线缆行业综合排名第一,我们认为随着公司通过在四川、湖北、江西等地 建设基地并进行品牌布局,打造全国领先线缆企业,进一步提升行业市占率。

金杯电工扁线产能_金杯电磁线收购统力电工_金杯电工电磁线是怎样工作的

从2020年中到2021年底,全球半导体行业在高景气周期狂奔,缺芯成为跨年度的热词。

目前,“国产化”浪潮下,中国在半导体材料、射频芯片、显示器、模拟芯片、EDA、测试、CIS图像传感器、光刻机、第三代半导体、AI芯片等多个细分领域,自主可控的芯片供应链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国内的半导体公司也迎来春天,纷纷登陆资本市场。根据新财富统计,A股半导体公司已达到100家,其中近三年上市的比例合计达到46%(2021年上市13家、2020年上市24家、2019年上市9家)。这100家芯片公司总市值高达3.38万亿元。高达9成芯片公司在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实现正增长,7成公司净利增长。

但另外一方面,市场也在持续担忧半导体景气度下滑,资本疯狂涌入后是否令芯片周期快速反转至过剩状态。而2022年开年后,诸如翱捷科技这种明星芯片公司的连续破发,是否也预示半导体赛道过热,一级市场定价过高,最终击鼓传花到二级市场?

01

业绩提升成为半导体行业主旋律

2020年中到2021年底,全球缺芯现象愈演愈烈。

随着工业部门升级至半导体密集型产品(如电动智能汽车、5G)生产,其对芯片的需求量也大大增长。

下游产品的高景气度,加剧了各类芯片的紧缺情况。早在2020 年前,用于老款芯片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和用于电子组装的元器件(例如二极管、电容器和基板)产能已经开始紧缺;2021年,因日本芯片制造商瑞萨电子( )工厂火灾、冬季暴雪、能源短缺和新冠疫情导致的停工等一系列黑天鹅事件而减产,产能短缺愈发严重。其中,成熟制程芯片最为紧缺,导致全球汽车行业被迫减产。

半导体供应链的全球性特点鲜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和终端应用公司所处的地域跨越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导致供应短缺的现状难以缓解。

涨价成为半导体行业主旋律。中国的芯片企业也直接受益,出现了业绩的明显提升。

新财富统计了A股100家半导体公司的市值、市盈率及业绩情况。100家公司中,高达94家2021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实现正增长,而其中,有49家公司营收更是实现了50%以上的增长;净利润实现正增长的则达73家。2020年亏损的半导体公司达到14家,而截至2021年三季度,亏损公司已下降到7家(表1,见文末)。

2021年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最快的5家公司,分别是炬芯科技-U、国科微、北京君正、晶丰明源、东芯股份,它们的净利率增幅同比均超过1000倍,其中,炬芯科技2020年三季度净利润仅100万元,2021年三季度达到6400万元,同比增长7013%,这主要是因为其蓝牙耳机SoC芯片系列营收快速增长,2021年11月,炬芯科技成功上市。

02

稀缺龙头获更高估值,

21家公司市值超500亿元

截至2022年1月26日,A股市值千亿以上的半导体公司达到7家,分别是中芯国际、韦尔股份、北方华创、闻泰科技、紫光国微、三安光电、兆易创新;市值500亿至1000亿元的半导体公司达到 14家,分别是卓胜微、澜起科技、中微公司、华润微、士兰微、纳思达、圣邦股份、沪硅产业、格科微、北京君正、立昂微、思瑞浦、晶晨股份、长电科技(表2)。

半导体硅片企业市场占有率排名_上海超硅半导体销售额多少_半导体硅片设备上市公司

连续破发、半导体赛道过热?2022年由缺芯翻转至“过剩”?

这21家龙头公司在2020年初总市值为7700亿元,而到了2022年初则高达2.26万亿元,2年整体市值增长了2倍。

显然,对技术门槛更高、国内产业链上稀缺的龙头,市场给予了更高的估值。

市值500亿元以上的21家龙头公司,涵盖了从上游的设备及材料,中游的IC设计、制造,到下游的封测领域。其中,IC设计公司占据了11家。而弥补了国内晶圆制造缺口的中芯国际被寄予了最高的期待,市值接近4000亿元,相比之下,港股中芯国际市值则不足1500亿元。

北方华创作为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布局了半导体装备、真空装备、新能源锂电装备和精密元器件等领域,近两年其市值从400亿快速上升至1600亿元,是龙头公司中涨幅最为显著的。得益于行业快速成长及产业链国产化的大趋势,北方华创2021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84.78亿到109.01亿元,同比增长40%-80%,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40亿到12.08亿元,同比增长75%-125%。

IC设计厂商中,市值过千亿的分别是韦尔股份和紫光国微,韦尔股份主营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近两年市值翻倍;紫光国微的主营为特种行业集成电路、存储器芯片和FPGA,二者主要为Fab(无工厂芯片供应商)模式。借壳上市的闻泰科技,在收购了安世半导体后,成为国内汽车功率半导体龙头,经营模式为IDM垂直一体化厂商。

整体来看,这21家龙头公司的市盈率平均达104倍,远高于100家芯片公司的均值91倍(剔除长方集团的异常值)。显然,资本市场给予龙头公司更好的估值。

03

2021年,中小市值芯片公司涨幅更高

不过,在过去一年,市值涨幅最高的,并非龙头企业,而是500亿元以下的中小市值芯片公司更占优势,在涨幅前20名中,500亿元以下市值公司占85%。如国科微和国民技术的市值涨幅都超过了200%,而其2021年初的市值不到100亿元,因此,2022年市值也均不到300亿元(表3)。

连续破发、半导体赛道过热?2022年由缺芯翻转至“过剩”?

国科微为广播电视芯片、智能监控芯片供应商,主业包括固态存储系列芯片产品、视频编解码系列芯片产品、集成电路研发、设计及服务等。其中,固态存储芯片芯片业务贡献了9成以上营收。

2020年4月前,国科微的股价一直在40元左右徘徊,之后一路高涨,到2021年11月24日,录得高点244.44元/股,总市值突破440亿元。国科微这一轮暴涨,主要与业绩有关。2021年前三季度,国科微净利润达1.81亿元,同比大增近120倍,不过,截至2022年2月21日,其市值已经快速跌至184亿元。

国民技术则主营安全芯片和通讯芯片。其2021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7亿-2.2亿元,同比预增1413%-1858%,超过10倍。国民技术业绩大增,主要受益于2021年集成电路下游市场需求增加和锂电池产业发展,其系列化通用MCU产品以及负极材料类业务销售均获得大幅增长。

而头部公司市值的波动则不大,千亿市值的半导体公司中,中芯国际、韦尔股份、三安光电的市值分别在2021年下跌16%、7%、4%。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紫光系第一高价股,紫光国微并未受到紫光系破产重整的消息影响,因受益于特种集成电路业务放量,其市值从2021年初的792亿元上涨到2022年的1340亿元,涨幅达到69%。

04

上海超硅半导体销售额多少_半导体硅片企业市场占有率排名_半导体硅片设备上市公司

半导体设备行业维持高景气度

由于先进制程需要更尖端昂贵半导体设备,台积电预计2022年资本开支高达 400-440亿美元,较2021年的3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0%,继续为全球半导体设备企业的增长提升天花板。据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预计,2021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将超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44.7%。

回到中国,过去5年,本土芯片产业上下游前所未有地趋向深度合作,叠加2021年全球零部件交付期拉长倒逼国产化,2021年,半导体制程设备(包括镀铜、离子注入、量测、CMP、PVD、ICP刻蚀、PECVD、涂胶显影、清洗)的国产化率显著提升,行业景气度变高。

国内代表性的半导体设备公司包括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盛美上海、芯源微、长川科技等。其中,中微公司深耕芯片制造刻蚀领域,研制出了国内第一台电解质刻蚀机。芯源微所在的涂胶显影设备和清洗设备细分行业,国产化率均较低(分别为7.94%和34.78%),国产替代空间和潜力巨大。

2021年11月上市的盛美上海,通过自主研发的单片兆声波清洗技术向下游客户提供定制的清洗设备。截至2021年上半年,盛美上海的单片清洗设备的毛利率为46%,不仅比国内厂商至纯科技和芯源微高出22个百分点;也比拥有近四成市场份额的行业龙头 高出22个百分点。高毛利率意味着有降价空间,对于想要扩大市场份额的盛美来说,显然占据了有利地形。

除了半导体设备持续高景气度外,上游的材料、电子元器件产业也受益于芯片业大发展。

先进制程对硅片的要求和标准较高。目前,国内仅有沪硅产业、中环股份、上海超硅等少数几家公司可供应12英寸硅片产品,远远无法满足本土需求。2021年以来,硅片业产能紧张和涨价之声不绝于耳,硅片厂商亦争相“赛跑”,掀起新一轮扩产潮。

2021年11月,立昂微定增发行结束不久,即对衢州金瑞泓微增资,不仅提升了持股比例,同时加码12英寸硅片产能建设。2022年2月7日,立昂微宣布金瑞泓微拟收购国晶半导体58.69%股权,进一步扩大12英寸硅片产能,加强轻掺抛光硅片业务。

半导体硅片龙头沪硅产业近期不仅与长江存储等大客户签订了长单协议,而且正加快推动定增落地。据悉,沪硅产业规划建设集成电路制造用300mm高端硅片研发与300mm高端硅基材料研发中试项目,项目总投资82.5亿元,拟通过定增募资50亿元。募投项目建设完成后,沪硅产业将新增30万片/月12英寸半导体硅片产能。目前,沪硅产业市值超600亿元,市盈率则高达340倍。

A股中电子元器件的代表公司包括苏州固锝、宏微科技、银河微电;其中,苏州固锝是国内半导体分立器件,近期资本动作频繁,意图向下游芯片领域延伸。2022年2月14日,苏州固锝发布公告称,其拟以自有资金1亿元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苏州德信芯片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苏州德信”)。苏州德信经营范围包括半导体芯片、新型电子器件的生产、加工、销售及货物进出口业务。

05

半导体赛道是否过热?

芯片供应链本土化和全球缺芯两大趋势成为了很多国产芯片厂商成长的良机,而科创板则为它们上市融资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支撑。

本土500亿元以上的21家芯片龙头公司中,有5家为2020年后上市。

方正证券研报则显示,2021年有128家半导体产业链公司申报IPO、开展上市辅导,除去已终止(撤回)上市的部分,在拟上市的126家半导体公司中包含了63家设计公司,其中涉及数字芯片有22家,涉及模拟芯片有34家。

进入2022年,芯片股上市进一步加速,仅1月就已有“EDA第一股”概伦电子、“CPU第一股”国芯科技、“基带芯片第一股”翱捷科技、“第三代半导体SiC第一股”天岳先进相继登陆科创板,而在排队的还有华卓精科、中科飞测等国产光刻机双工件台、量测设备等细分领域的国产厂商。

但在芯片上市潮的背后,半导体新股的表现却不尽人意。国芯科技、天岳先进、翱捷科技、臻镭科技4家公司上市首日均在盘中出现破发,打破了此前科创板芯片股备受追捧的“金身”,其中翱捷科技“中一签亏损2.8万”更成A股近两年最大破发案例。而截至1月28日收盘,国芯科技、天岳先进、翱捷科技、臻镭科技和希荻微5家新上市芯片公司的股价均低于发行价,仅有创耀科技收盘价较发行价上涨了4成(表4)。

半导体硅片设备上市公司_半导体硅片企业市场占有率排名_上海超硅半导体销售额多少

连续破发、半导体赛道过热?2022年由缺芯翻转至“过剩”?

翱捷科技成立于2015年,由资深通信芯片行业“老兵”、前锐迪科(RDA)创始人戴保家创办,是极少数掌握全制式蜂窝基带芯片设计及供货能力的国内企业之一。

尽管翱捷科技有着“基带芯片第一股”的光环加持,但其主要销售的仍为2G-4G产品,首款5G芯片仍处于进一步调试的过程,落后于高通、华为海思、联发科、紫光展锐等主要竞争对手。

是否破发,受宏观因素、大盘表现、行业估值、公司上市定价的多重影响。过去两年,芯片股行情大热,二级市场的表现会传导到一级市场,从而继续推动芯片企业的估值,造成行业过热,这固然推动了更多资本涌入芯片产业链,但也着实产生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定价的问题。2022年1月14日上市的翱捷科技跌幅达到46.4%,在连续亏损的情况下,发行市销率竟高达25倍,市值为456亿元,其在一级市场最后一轮融资时估值达到16.38亿美元(约合106亿元人民币),发行市值较之涨幅超过4倍,定价颇高。

业绩上的担忧则是另一个维度。

相比国际巨头,很多国产芯片厂商仍处于追赶地位,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新玩家想要扭亏为盈,预计需要较长时间。如希荻微、翱捷科技、天岳先进三家公司在2018-2020年的净利润均为负数,且亏损金额持续扩大。

其中,翱捷科技2020年研发投入为21亿元,营收11亿元,净亏损23亿元;天岳先进2020年研发投入为6252万元,亏损6.42亿元;希荻微2020年研发投入7924万元,亏损1.45亿元,整体经营风险较高。

除了在二级市场获得高估值高融资,一级市场的半导体赛道同样火热。2020年中国半导体一级市场投资超过1400亿元,创历史新高,而仅在2021年上半年,国内芯片、半导体行业融资事件数量就已超230起,有超220家企业获得融资,总融资规模近400亿元。

在这些融资的助推下,一些潜在的半导体独角兽正在进入大众视野,如清华大学背景的创业者们创立了燧原科技、禾赛科技、能讯半导体、得一微电子、英韧科技等多家芯片企业;而上海、苏州、合肥则成为这些独角兽孵化的主要沃土(表5)。

连续破发、半导体赛道过热?2022年由缺芯翻转至“过剩”?

整体上,2022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将依然保持高景气度。纵向来看,产业链上游依然呈现供应紧张;横向上,受需求影响,下游芯片产品则进入供应和价格的分化行情。

当前,由于汽车、工控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功率器件、半导体设备及材料等产品供应依然紧张,交货周期还在延长。展望2022年,尽管部分芯片可能将依然短缺,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最混乱时期已过,封装厂排单周期开始缩短,部分芯片产品渠道价格开始回落,都意味着全球半导体产业开始走向更有序发展,有助于产业保持更长期的高景气度。

连续破发、半导体赛道过热?2022年由缺芯翻转至“过剩”?

连续破发、半导体赛道过热?2022年由缺芯翻转至“过剩”?

连续破发、半导体赛道过热?2022年由缺芯翻转至“过剩”?

连续破发、半导体赛道过热?2022年由缺芯翻转至“过剩”?

连续破发、半导体赛道过热?2022年由缺芯翻转至“过剩”?

电子元器件的销售_电子元器件销售报表_电子元器件销售年终总结

申明:以下预测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交易的依据!

电子元器件销售报表_电子元器件的销售_电子元器件销售年终总结

【预测表格说明】:中间淡黄色为打新君预测首日可能的合理价格,绿色为未来低风险区间【特别注意:对于质地不错的公司,绿色价格极有可能是首日低价格或者短期最低价格,或者可以建仓的价格】,红色为高风险区间(对于质地很差的公司,该价格可能是较长时间的最高价格;而对于质地较好的公司,将可能是一段时间的较高价格预期,这需要看当时的市场环境变化)。过去N年统计的 8 测准确率在72%以上,是用审核制方式统计的。全面注册制后,合理、高、低风险区间表示前五天可能面临的价格,其中低风险区预示价值凸显,高风险区间为炒作风险区间;而随着注册制时间越久,高低风险价格越来越趋向未来的一段时间的价格,而合理价格更具有新股溢价问题的指引作用。$美信科技()$

美信科技():公司专注于磁性元器件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具备多品类磁性元器件的综合制造能力。公司核心产品为网络变压器,其为路由器、交换机、机顶盒、服务器等网络通信设备的关键器件。

公司紧跟网络通信技术发展趋势,成功开发出从10PIN到96PIN网络变压器,覆盖目前网络变压器主流应用品种,是行业内品类齐全的网络变压器制造商之一,其中2.5G Base-T、5G Base-T.10G Base-T等高速以太网络变压器产品已经批量交货给客户。同时,针对部分客户的高端要求,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工业级、车规级等高可靠性网络变压器,不断扩大产品应用领域和市场占有率。

电子元器件销售报表_电子元器件的销售_电子元器件销售年终总结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共拥有77项境内授权专利,其中5项发明专利,72项实用新型专利;另有2项境外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公司拥有的专利技术对产品的关键技术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使得自身产品的技术优势得到了保护,在竞争中占据先机。

公司目前已积累了一批优质的境内外客户资源:境内客户包括共进股份、普联(TP-LINK)、中兴、海信、创维等知名企业以及威迈斯、英可瑞、威睿、欧陆通等优质战略客户,境外客户包括台达电子(DELTA)、智邦科技()、 明泰科技(ALPHA)、中磊电子()、萨基姆(SAGEM)等知名企业。

磁性元器件行业

磁性元器件为电子元器件行业领域的重要分支,其是实现电能和磁能相互转换的电子元器件,其品类众多,每种产品的型号和规格均存在一定差异。

磁性元器件广泛应用于网络通信、汽车电子、工业电源、消费电子、安防设备、智能家居、医疗电子等众多领域;在网络通信领域,磁性元器件主要应用于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机顶盒、光纤收发器、网络电视、终端通信设备等网络通信产品;新能源汽车领域,用于配置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子系统,而由于车载电子产品应用场景较传统燃油车更加广阔,新能源汽车电子磁性元器件使用率更高,同时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也会涉及磁性元器件的应用;在工业电源领域,通信电源、服务器电源、电力电源、医疗电源等电源设备都需要磁性元器件;在消费电子领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电源模块、充电器都会涉及磁性元器件的应用。

全球范围内,主要磁性元器件生产企业集中在欧美、日本和中国台湾,包括TDK、村田、普思电子(Pulse)、帛汉股份()、 台达电子(DELTA)、光宝科技等。国内磁性元器件市场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

电子元器件销售年终总结_电子元器件销售报表_电子元器件的销售

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按产品类型可分为三大板块,分别为网络变压器(2. 92亿元,60. 81%)、片式电感(0.38 亿元,7. 87%)、功率磁性元器件及其他(1.50 亿元,31. 32%)。2020年-报告期间,网络变压器一直为公司核心业务收入来源,收入占比维持在60%以上,但.随着功率磁性元器件及其他业务收入的快速增加,其收入占比逐年有所下降。

电子元器件销售报表_电子元器件的销售_电子元器件销售年终总结

本此拟募资用途:本次拟募集资金4.05亿元,其中3.1亿用于产能扩建项目,0.45亿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0.5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其他项目详见下表:

电子元器件销售报表_电子元器件销售年终总结_电子元器件的销售

公司亮点

1、公司网络变压器业内领先,是少数可量产万兆以太网产品的企业之一;同时,公司在网络变压器的前瞻性发展上有较好布局。

电子元器件销售年终总结_电子元器件销售报表_电子元器件的销售

2、公司新应用领域业务拓展取得一定成效,汽车、储能等领域的新产品研发持续推进。

行业可比公司:

顺络电子、铭普光磁、可立克、京泉华。

财务分析:

公司2020-2022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39亿元/4.66亿元/4.87亿元,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19. 01%;实现归母净利润0. 46亿元/0.64亿元/0.67亿元,三年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45.89%。最新报告期,-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6亿元,同比下降7. 58%,归母净利润0. 40亿元,同比下降20. 46%。

电子元器件销售年终总结_电子元器件销售报表_电子元器件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