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多米诺骨牌,正在一块接一块地迅速倒塌!
围棋、翻译、医疗、证券.......瞠目结舌地,人类正在看着原本只属于自己的疆域,正在一片一片地被人工智能蚕食,大幅地沦陷。
刚刚又沦陷的,是律师行业。在这场真刀真枪的较量中,人工智能又赢了!
这位机器人律师名叫 Alpha,它和100 名来自剑桥的法律系高材生进行挑战,并轻而易举地打败了他们。
据报道,机器人律师和剑桥法律系学生总共提交了 775 份预测报告,结果机器人律师的准确率为 86.6%,而学生的准确率只有 66.3%。
也就是说,在这次较量中,人类又一次遭遇了完败的命运。
如果说以前对技术进步恐惧的,更多是那些低端的劳动力。而这次,恐惧的轮到高大上的律师圈了!
二
这一切都来得太快了,让人猝不及防!
仅仅不到几年功夫,人工智能(AI)从一种地平线若隐若现的技术构想,变成了我们实实在在的宿命。
是的,人工智能正在不断颠覆我们以前的认知。比如,艺术领域,本来是人类最自信不会被人工智能篡夺的领域,然而,最近传来的一个消息,让这个最后的防线崩溃了。
你看,这位Teo是来自意大利的机器人音乐家,它的特长是弹钢琴。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弹钢琴!弹得怎么样?口说无凭,看视频吧?
看完有没有吓一跳?对此,国际钢琴大师郎朗当场点评道:“机器人Teo的速度超越人类,节奏也很精准!”
有人或许说,机器人下围棋都会,弹弹钢琴有啥了不得的?这个您可有所不知,下围棋只要冷冰冰的数学思维,而弹钢琴,更重要的是展现人类的情感,这原本可是人类的专利!
可是,今天的这一幕,或许说明,估计人类连情感这个专利也要失去了: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一旦机器掌握了人类情感的大数据,并能够解读和表达人类情感的时候,艺术家这个群体,或也将被机器人取代!
血流成河!一个个行业正在沦陷。。。
三
AI已经近在咫尺,对人类社会来说,这是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大海啸!
还记得被赋予公民身份的机器人索菲亚说那句预言吗?“我会毁灭人类!”一开始,很多人估计觉得她也就是扯淡而已,然而,最近联合国发布的这个视频,让很多人吓出了一身冷汗!
近日,在日内瓦举办的、有超过七十个国家代表出席的联合国武器公约会议上,一段可怕的视频公诸于众,一时间引起世界恐慌!
为啥如此吓人?
因为它曝光了人类史上一个恐怖武器——杀手机器人!
这个杀手机器人,其实是一架体型很小的智能无人机,就跟蜜蜂一样大,但它的处理器比人类快100倍,可以躲避人类各种追踪。
然而,蜜蜂虽小,五脏俱全,尤其是它全身的黑科技:广角摄像头、传感器、面部识别,应有尽有。只要把目标图像信息输入它身上,它就能手术刀般精准找到打击对象,戴口罩、伪装统统没用,它的识别率高达99.99!
再次,每个杀手机器人配有3克浓缩炸药,确定目标后,一次撞击可以毫无压力爆头,摧毁整个大脑。而且它还能穿透建筑物、汽车、火车,躲避人类子弹,应对几乎所有防御手段。总之,这个杀手机器人目前是bug般的存在!
如果把一个造价仅2500万美元的杀人机器蜂群释放出去,就可以杀死半个城市的人。只要你把敌人挑出来,定义每一个人的面部信息,蜂群就能发起针对性打击了!
试想,如果人工智能杀手这种技术一旦广泛运用,就会把战争冲突升级至前所未有的规模,而且人类将很难控制住局面。
更可怕的是,如果有科学家因为私心在代码里面加了一行毁灭人类的指令,或者人工智能突然变异成反人类的品种,整个人类或将被机器人横扫,甚至灭亡!
这就是为什么,11月24日伊隆·马斯克接受采访时,声称:我们确保人工智能安全的概率仅有5%到10%。马斯克说了:“我们需要万分警惕人工智能,它们比核武器更加危险!”
这也就是为什么,霍金最近再次告诫人类:机器人的进化速度可能比人类更快,而它们的终极目标将是不可预测的。我真的很害怕人工智能取代人类,成为新物种!
四
未来已来,留给人类的时间不多了!
目前来说,人工智能正在朝着我们可预料和不可预料的方向飞速发展。五到十年,人工智能将全面超越人类!
一日千里的科技,正在使一切坚固的,变成脆弱的;使一切岿然不动的,变成变动不居的。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你处身的行业,会正如大地坍塌,最终只剩下熔岩中的廖廖孤岛。
作为历史进程中的一份子,人生最重要的任务是『追随历史运行的方向』,不要莫名其妙被历史碾死。
面对人工智能,我们改变不了科技的进程,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以及我们下一代的知识结构。
有学者分析,面对步步逼近的人工智能,你有三个选择:
1、要么积累财富,成为资本大鳄
2、积累名气,成为独特个体
3、积累知识,成为更高深技术的掌握者
这也就是为什么近日,国家突然宣布:2030年一定要抢占人工智能全球制高点,还要在中小学设置人工智能课程!
新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近,我们只有有意识提升自己,方能赶上时代的潮流!
加油!!!
红点设计大奖,一直有“设计界的奥斯卡”之称,被普遍誉为全球工业设计和发展趋势的风向标。
2022年4月,庞巴迪去年推出的新型“挑战者”3500超中型喷气式公务机,荣获2022年红点产品设计奖中的“红点最佳设计奖”——红点设计大奖产品设计类中“火车和飞机”类别的“Best of the best”荣誉。去年是达索公司的公务机获奖。
“庞巴迪设计团队是真正的飞机建造大师,我很骄傲他们设计的挑战者3500飞机能得到红点评审小组的认可并获得同列别中的最佳设计奖。”庞巴迪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埃里克·马特尔(Éric )表示。
正是庞巴迪从可持续角度构思了下一代挑战者3500公务机的设计,推出智能和可持续的客舱功能,兼具舒适与功能。飞机标准布局包括庞巴迪独有的专利座椅云座,这是我们在超中型公务机中首次配备该级别的座椅,进一步提升了乘客体验。
挑战者3500飞机还推出了创新性的技术功能,例如业界首个可通过声音调节光线、温度和娱乐系统的声控客舱,遍布客舱的无线充电器和同级别客舱中首个24英寸4K显示屏。
“挑战者”3500配备了“环球”7500 公务机上的一些高端功能,采用了自动油门等新设备,从设计到材料都具有可持续性。
而去年这个奖项的得主——猎鹰6X,还荣获由设计协会(The )在2020年9月颁发的国际游艇与航空奖。
红点奖评委们高度认可猎鹰6X客舱在外形和功能上的出色组合,并认为客舱的流畅线条和环境工程设计,创造了一个独特、健康、高效的环境,提供了更高水平的舒适度和宽敞空间。
我们应该注意到,2022年红点最佳设计奖中,还有别的航空器产品——道通智能(Autel )自主研发设计的EVO Nano+、EVO Lite+无人机。这家“美国”公司,实际上是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的子公司。
EVO Nano系列的特点是小身段大能量。用不到250g的轻巧机身,实现全面超越1英寸的画质。EVO Nano+更是采用1/1.28英寸CMOS,f/1.9 超大光圈,能够汇聚更多光线,在暗光下依然呈现清晰画面;可拍摄机内 HDR 视频与照片,在高动态场景下,能够深度优化高光及阴影部分;具有混合式对焦系统,实现毫秒级自动对焦。
红点奖今年的获奖者将于6月20日在德国埃森举办的颁奖典礼上获得表彰,并将被写入2022年度的《红点设计年鉴》。
这是与IF设计奖齐名的一个工业设计大奖,是世界上知名设计竞赛中最大最有影响的竞赛。红点奖与德国“IF奖”、美国“IDEA奖”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设计奖。德国红点奖机构于2015年在中国设立“中国好设计”奖 (China Good )简称CGD,发起针对中国的全新国际化设计奖项。
红点奖评选的标准极为苛刻,评选会严格按照“通过筛选和展示认定资格”的标准进行,只有上市不到两年的产品才具备参选资格。同时,形成参选产品于同类产品的区别,为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慢,那有人就说了:
就是这“中国好设计”奖,却以获奖名单之长每年都会适时引来非议。对国内参评红点奖的企业家和设计师而言,参评的背后是利益博弈,也是对名利场的自我认知。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费用明码标价,在官方网站上都标注得很清楚,参赛者只需按照步骤一步步进行即可。对了,可以用支付宝缴费。
从参赛到最终获得红点奖,完整流程走下来,大概需要花费人民币不过两万多。
根据红点奖官网的公开信息,在2018年的6300份申请里,69件作品获得“红点最佳设计奖”,占总数的1.1%;1684件被授予“红点奖”,45件被授予“红点荣誉提名奖”——这意味着,“红点奖”的获奖率高达28%。
开始的时候也挺好的,不过时间长了这大奖味道变了——奖发的太多了。2016年有德国媒体统计了下,发现红点奖的获奖率达到25%,而IF奖的获奖率更是高达37%。
眼看着不大“奥斯卡”了,这玩儿法玩不下去了,红点奖发现了另一片乐土——中国。咱们这儿很多公司正发愁产品没特点:红点奖?!国际……我去,搞起搞起。
像海尔,十几年间拿了137项红点奖。
罗永浩没玩儿坏“锤子”之前,就说红点奖是中国家电企业最喜欢花钱买的一个奖:就是一个笑柄!不过等锤子拿了IF奖,他又改口了……为了生意就该不遗余力的敬业,这叫本分。
红点奖有三个组别:产品设计( )、传播设计( )和概念设计( )。
至尊大奖(),基本是个位数的,牛;
最佳设计奖( the best),一年上百件获奖,也不容易;
产品设计奖(),这就有些重在参与了——两三万块钱拿拿个奖去忽悠消费者,有可能多卖几百万、几个亿,为啥不搞?
不信你搜,红点奖代办报价仅仅6000元起,搞得很亲切。
还有——
这可是红点儿啊,不细看吧……它就是上档次,我看明年得接着报。
而庞巴迪得奖的级别——“Best of the best”,红点设计概念中的顶级奖项,只有最优秀的产品设计才能荣获这一奖项,就是那种1.1%的获奖率。通道智能的无人机也是。关于这家公司的事儿,唠起来也很有意思……
你肯定想到了另外一个品牌。没错,不会错。(图文素材自网络,侵删)
中国民航
SKY TIMES
航机杂志矩阵
《中国民航》杂志配发于国航、东航、南航、海航、上海航空、首都航空等主流航空公司,是独具优势的航机媒体平台。
《SKY TIMES》杂志配发于外航、机场及国际航线,以“国家站位,全球视野”为指导,搭建中国民航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商务合作
010 - 8738 7199|010 - 8738 7153
● 微信号 : CAAC-MAG ●
● 新浪微博:@中国民航杂志 ●
编辑 / 路 泞
审核 / 曹慎慎
沉寂一年有余的长虹,借60周年大庆之机对外施放一系列重磅信息,其中包括寻求控股集团整体上市、员工持股、精简企业数量,等等。未来的长虹,究竟将变成什么样子?
10月27日,长虹60周年庆典在四川绵阳总部举行,长虹集团董事长赵勇发布企业发展战略:在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层面,控股集团(即大家常说的“长虹集团”)实施混改,推进控股集团整体上市,并导入骨干员工入股。在产业结构转型层面,加速退出不符合长虹发展方向的产业,精简企业数量,子公司从240家缩减到184家。提出长虹企业发展目标:销售规模在2020年实现1500亿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长至2025年超过2000亿元;利润总额在2020年实现20亿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长至2025年的40亿元。
借庆典之机,长虹还发布了搭载最先进AI人工智能技术的CHiQ OLED电视及冰箱、空调产品。
庆典仪式的第二天即10月28日,长虹投资50亿,占地580亩,设计年产智能显示终端600万台、智能终端150万台、新能源电池1.2亿只的长虹智能产业园,于绵阳举行奠基开工。该基地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50亿元。
概括而言,长虹60周年大庆有四大看点,此四大看点将决定长虹企业的未来。
看点一:推进控股集团整体上市及员工持股
长虹创立于1958年,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当时国内唯一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
在经历保军转民、相关多元化、国际化转型等发展阶段之后,今天的长虹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军工、消费电子、核心器件等产业为一体,产品服务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
长虹近三年销售规模已稳定在1000亿元以上,在全球拥有超过2亿的产品用户。
其中,长虹华意作为冰箱压缩机制造商,全球市场份额超过20%,自2013年以来一直稳居全球第一;长虹旗下爱联科技,截至2018年9月已累计为超过2亿件电子产品提供联接服务,是中国最大物联网模块提供商。
在军工方面,长虹电源市占率超过80%;近程防空雷达全国第一;高纯氧化铍陶瓷基板、高性能氧化铍夹持干填,市占率达80%。
长虹由研发服务、供应链服务、制造服务、财务服务、投融资服务五个方面组成的产业服务平台,可以为企业级用户提供一体化、全流程解决方案。以制造服务为例,目前,长虹为小米、惠而浦、京东方、海尔、国家电网、中国电子、富临集团、华晨汽车、英业达等数十家国内外知名制造企业提供服务,覆盖家电、军工、教育、酒类、家居等多个行业。
在此基础上,长虹控股集团董事长赵勇发布长虹企业中远期发展目标:2025年实现营收2000亿,实现净利润40亿元;并推进控股集团整体上市,骨干员工持股。
未来,长虹将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具体而言:推进落实控股集团层面混改,控股集团整体上市,并依据已有的多个上市公司平台对现有产业进行重组,全面推行骨干员工入股。
事实上,长虹的体制机制改革并非从今天开始,过去5年改革一直是长虹企业的主题。不过,总体看改革推进还不到位,企业仍具有较明显传统国企色彩。要进一步释放企业生产力,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是必须的。
目前,中国家电行业正处于从中国市场向国际市场跨越、从追随型企业向领导型企业跨越的关键期,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长虹企业改革的外部环境。
看点二:退出无竞争力产业,把子公司从240家精简到184家
在企业体制机制转型的同时,长虹还加速推进另一转型:产业结构转型。即:退出不符合长虹发展方向的产业,精简企业数量,实施全面数字化转型。
未来,长虹将聚集优质资源重点发展信息家电、产业服务和军民融合三大主业。
在信息家电板块,长虹将重点打造CHiQ系列人工智能家电精品,加速发展以数据为核心的用户运营业务。
在产业服务板块,长虹将整合核心部件与前端制造业,强化精益制造,加快电子制造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制造服务业,为互联网企业和新经济企业提供OEM、ODM、工业OBM服务,推动长虹转型成为新经济、新动能的工业支撑。
在军民融合板块,加快推进“军转民”和“民参军”业务,积极拓展新能源及环保产业,聚焦光伏应用、储能系统、循环经济等领域,探索新兴业务机会。
长虹现有终端产品及中间产品将全面进入网络连接,通过持续强化技术升级,做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电业务,拓展新型智能终端产品门类,建立获取用户数据的能力,并持续打造用户运营平台,完善基于物联网的“硬件+软件+内容+运营+服务”五位一体智能生态,推动服务型制造。另一方面,建设面向智能制造的服务能力,推动长虹内部业务活动全面“云化”,并开放面向智能制造的服务资源,促进线上云平台与线下服务资源充分融合,推动长虹转型为面向行业的“端云一体”集成服务商。
总之,精简企业数量,理顺管理关系,是长虹企业改革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长虹体系企业数量众多,一些企业未能对企业营收、利润做出贡献,这部分企业的存在整体拉低了长虹集团经营水平,对这部分企业,长虹将以壮士断腕决心予以整合。
看点三:坚持AI领先,发布新一代CHiQ电视、冰箱、空调
借60年大庆之机,长虹发布了三大创新产品,三大产品均围绕AI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开发。
其中,CHiQ人工智能电视Q6A,除具备OLED电视画质卓越优势之外,开机状态是人工智能电视,关机后变身为物联音箱;通过集成高识别率的新远场语音识别技术+一句话声纹注册技术,消费者只需对电视发出语音指令,即可通过CHiQ电视操控跨品牌的智能家居设备。
据介绍,自2016年首款人工智能电视问世以来,长虹在人工智能技术上快速迭代,已奠定在人工智能家电领域领先地位。目前,长虹智能电视激活率44.91%,留存率67.85%,活跃度56.86,转化率38.37%,均居行业第一,语音月均调用量破亿。
这次发布的空调、冰箱新品,同样围绕人工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实现升级,通过四麦线性阵列、声纹生物识别、环境噪声自动识别等技术,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产品体验。
比如,最新美菱M鲜生语音智能冰箱,实现语音控制开关门,为行业首创;采用行业首创全语音交互技术,实现3秒闪存食品信息,将冰箱的食品信息管理功能向前推进一步。
全新CHiQ人工智能空调,具有行业领先的听声识人技术,智能识别用户身份,开启私人订制模式;行业首创听声定位技术,根据声音的方位,实现风随声动或风逆声动;行业首创听声调速技术,判断室内环境噪声大小,主动调整运行模式。
总之,长虹人工智能家电新品,基于AI+IoT技术,通过物联兼容协议,可对长虹品牌之下的CHiQ电视、CHiQ冰箱、CHiQ空调产品,以及小米品牌的所有智能家居生态链设备,实现无障碍互联、互通、互控。
总体看,在产业转型层面,长虹始终坚持AI战略,围绕AI核心技术做深度开发。三大系列新品的问世,进一步增强长虹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引领优势,对提升长虹产品在市场销售端形成有力支撑。
有趣的是,前不久美的集团推出的高端品牌COLMO,也是围绕AI技术进行产品定位。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围绕AI技术开发的升级产品,竞争将更加激烈。
看点四:开建新产业园,智能制造瞄准全球最高水平
10月28日,投资50亿,占地580亩,年产智能显示终端600万台、智能终端150万台、新能源电池1.2亿只的长虹智能产业园,举行奠基开工仪式。预计该基地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50亿元。
长虹制造端的升级有利于提升长虹产品在市场端的竞争力。
近年来,制造升级已成为家电行业大势,不少企业纷纷引进智能化制造设备,甚至出现了“黑灯工厂”,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都有明显提升。
一般认为,这是“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指导下的结果,也是企业进一步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