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报讯(记者 杨楚瑜)青年时期,一则芯片报道鼓动了王云的内心,而这也一路鼓动着王云投身于中国集成电路的科研与科创道路。从怀揣青衿之志到抱以鸿鹄之志,王云始终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追随内心所属,走上集成电路科研道路
“凌晨时分,微电子所实验室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科研人员们亲眼见证团队研发的芯片终于得以正常工作,并得以对标世界的先进水平。”青年时,王云偶然间看到一则讲述中国科研人员研发芯片过程的精彩报道,那时便感觉到这是内心所属。而这也鼓舞了他的内心。
后来在填报研究生志愿时,王云毅然报考了中科院微电子所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从硕士到博士,王云一路深造,在集成电路的学术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
2009年,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毕业后,王云面临着未来方向的选择。博士研究生传统上更多的选择在科研机构工作,而现实层面,那时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水平相对较弱,仍有许多需攻坚克难之处。于是王云再次选择继续在领域内深耕,留任中科院微电子所通信与多媒体SOC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积极投身大湾区科创事业,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
在中科院微电子所工作的十余年里,很多事却不如预想中的顺利,种种瓶颈与挑战让王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科技创新面临的现实问题,他意识到,若想解决工业领域“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问题,仅依靠科研是不够的,需将工程与科研相结合,尽早将科研成果融入产业。因此,王云也在寻找合适契机。
这一契机的出现是在 2019年。当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提出在大湾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集聚国际创新资源,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发展区域。
与此同时,国家02专项总师、时任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已经看到了中国集成电路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尤其当时西方国家对国内集成电路龙头企业已进行制裁,叶甜春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微电子所在全国布局时,长三角已首先布局,其次是中西部地区,而在珠三角还未布局。另外,在中国集成电路发展路径上,除了主流路径与国际一流公司正面竞争,是否存在中国集成电路换道突围的战略性机遇。”
在如此背景之下,需要进行中国集成电路电路发展的战略布局,打造一个“以我为主、换道突围”的集成电路创新生态。而集成电路作为人才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大湾区同时具备经济、市场、人才三个层面的要素,成为了不二之选。
2019年,王云积极投身大湾区科技创新事业,创建了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开始打造FDSOI(Fully On ,绝缘体上硅)集成电路创新和产品生态,瞄准汽车电子、卫星互联网等大湾区优势行业应用需求,布局了工艺技术研发、新材料研发、EDA软件研发、汽车芯片产品开发等FDSOI生态技术。并于2022年毅然放弃中科院微电子所最年轻的室主任职位,选择了离岗创业。
瞄准汽车“缺芯”难题,推动技术与产业相融合
“最开始做芯片研发是非常难的,因为是核心领域。当时实现了一些点上的技术突破,但难以真正解决那些产业和工业上的问题,有时甚至是脱节的。”一来到大湾区投身科创事业,王云便瞄准了国内汽车工业“缺芯”难题,在自己最擅长的汽车电子领域,积极探索科研成功转化新模式,推动技术与产业相融合。
针对我国汽车工业“缺芯”问题,王云带领团队突破车规级高可靠芯片设计技术、超低电压启动、基于车规工况的失效建模及零缺陷DFT可测性设计关键技术、高精度自适应滤波、自适应差分调制等核心关键技术,成功研发国内首款车规级动力总成核心控制芯片,VRS检测精度、耐高压、共模抑制比等核心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同等水平,不断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
与此同时,针对新能源汽车核心电池、电机和电控核心零部件,王云带领团队研发的国内首款满足最高功能安全等级ASIL-D的SiC电机控制器产品,获得国内首张ASIL-D碳化硅电机控制器产品认证证书,并于2021年孵化了汽车电子产业化公司——中科意创(广州)科技有限公司,顺利完成社会化资本领投的天使轮融资,有望在近期完成新一轮融资。
“科研的目的就是要去创新,但工程上确实要求成熟可靠,这本身是矛盾的。如果能找到一个结合点,将科研创新与工程实力相融合,就能达到1+1大于2的效果。”在理论层面,经过广泛调研与深入研究分析,王云系统性地提出了“产业为本、创新为魂、战略为势、金融为器”的发展思路,将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三链融合,从技术市场、产品市场、资本市场角度评估项目,强调以领军人才引领技术攻关,以核心技术构建产业化壁垒,以金融资本助推产业发展。
实践层面,王云带领团队研发的SiC主驱控制器、锂电管理系统等产品,获得了意法半导体、广汽汽车、一汽汽车、东风日产、智新科技、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世界500强龙头企业的研发订单。
保持战略定力砥砺前行,致力行业科创未来发展
对王云而言,在集成电路科创领域深耕多年,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字:坚持。“这一路上会碰到很多困难,不管是技术上的困难,还是非技术上的困难,只能咬着牙坚持下来。”从遇到困难,到直面挑战,再到突破瓶颈,王云一直强调,砥砺前行中要保持战略定力,脚踏实地地走稳脚下道路。
为搭建高水平团队,王云与科学家、高水平工程技术研发人员促膝长谈,从德国博世、意法半导体等国际知名企业引进高端人才,一年内长途近百次,年飞行里程达十几万公里。凭借一直以来的辛勤耕耘与务实的工作作风,王云打造了一个富有凝聚力的汽车电子芯片研发团队,同时也在不断地培养工程人才。
“我做这个事情是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一部分中国汽车行业缺芯问题。我认为在理想精神上其实是很重要的,我们追求的点一定是先解决问题,而不是首要追求物质,这就本末倒置了。”投身科创事业以来,王云希望通过自己与团队的努力,首要解决中国汽车行业供应链上的一些现实问题,从而体现自身的价值。
谈及目标,王云表示,首先希望自己所在的团队做出一些实实在在能够在国家关键行业和领域能用到的一些芯片,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在几年之内打造一两家上市企业;其次,希望能培养一大批汽车电子芯片系统应用领域的相关人才,补充行业内的一些缺口。“对于我国集成电路的发展,我是充满信心的。”王云表示,多年以来,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短短的十几年里,慢慢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的企业。
“我们能从中看到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他坦言,当前自主创新的条件是总体向好的。“要感谢这个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好机遇,剩下的困难,就靠自己去努力克服了。”王云坚信在中国集成电路科技创新的未来之路中,行而不辍,终将履践致远。
【人物简介】
王云,工科博士,中科院微电子所研究员,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广东省集成电路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半导体协会副会长、广州市半导体集成电路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黄埔区科协常委。王云作为项目或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车规芯片专项、广东省高水平研究院平台建设、中科院STS区域重点研发计划、中山市科技重点研发项目等。
(原标题:硬创携手广东寰球智能,共建工业4.0示范线)继与上海临港集团奉贤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之后,3月10日,硬创(青岛)互联智能有限公司与广东寰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AWE科技公园E2馆现场签约,双方合作将在广东佛山共同建设工业4.0示范线。硬创CEO 王军先生和寰球智能科技、软银(中国)陈杰先生分别代表双方签约。据介绍,广东寰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国际化专家团队,致力于帮助华南地区制造业企业解决普遍性、突破性和效益持久的关键技术难题,是珠三角地区的高技术服务和产业化中心。硬创作为海尔集团旗下硬件创新孵化和智能制造升级服务开放平台,着力为硬件创业者提供硬件孵化、供应链优化、市场渠道加速等服务,为制造业升级企业提供工业自动化、企业信息化等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硬创和寰球此次合作,将在佛山建设一条工业4.0标准的智能制造示范线,打造集云设计、云制造、云运营、云服务为一体的工业云平台,以及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硬创CEO王军介绍,该项目可实现通过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提升生产与运维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挖掘新的客户服务价值,并且将成为拥有持续竞争力,可复制推广应用的工业4.0示范项目。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三十年来已集聚大量的制造业加工企业,形成了高度集中且完善的产业生态。然而,依赖于廉价劳动力和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正逐渐进入瓶颈,传统成本优势不复存在,市场需求和客户价值正发生深刻变化,同时全球范围的智能制造竞争日趋激烈,以珠三角为代表的我国先进产业带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挑战。硬创此时布局珠三角产业基地,把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实验室和智能制造工业4.0生产线落地广东佛山,将大大加速推动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制造业的升级换档,满足大量“智造”升级企业的转型需求,彰显硬创在硬件孵化和智能制造升级服务上的领先优势,对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工业4.0形成良好的示范引领效应。据介绍,硬创此前已服务过大众、华为、福特、富士康等世界500强客户,对于佛山项目,硬创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充分发挥硬创在工业机器人、企业信息化、数字工厂综合实施方案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使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原标题:硬创携手广东寰球智能,共建工业4.0示范线)
一、论坛背景
为促进智能机器人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原始创新和高新技术开发,增强我国智能机器人自主研发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汇聚智能科技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联通产学研用各界,促进当地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升级发展,中国自动化学会联合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20年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将于12月10-11日在深圳举行。
本次论坛以“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为行动指南,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布一批机器人示范单位榜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二、论坛主题
智能互联 助力大湾区发展
三、论坛安排
会议时间:2020年12月10-11日
会议地点:广东省 深圳市
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自动化学会
联合主办: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深圳自动化学会、深圳市工业自动化协会
协办单位:深圳中国科学院院士活动基地
五、拟出席嘉宾
1.院士2~3人,政府领导等VIP嘉宾,中国自动化学会、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自动化学会、深圳市工业自动化协会领导等;
2.中央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圳市地方等负责机器人、工业信息化、自动化与机电控制及生产运行工作的相关同志;
3.大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如中科院自动化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大、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大、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研究机构;
4. ABB(中国)有限公司、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菲尼克斯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利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
5.深圳市领导及人才办、经信、科技、人社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各街道、镇、产业平台和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等;
6.深圳市机器人相关企业负责人。
六、注册通道
请点击以下链接或扫描二维码注册报名:
注册链接:
注册二维码:
七、大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