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下,近年来我国警用无人机市场一直呈现出成交量增长向上的良好态势。因其视角和机动灵活的特点,目前已在交通管理、安保布控、应急处突等多方面实现了应用落地,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华北工控总结其关键应用场景和应用难点如下:
// 警用无人机的多场景应用
1、交通管理:无人机携带高清相机,可对重要公路、高速道路上的交通违法行为、交通事故等进行快速抓拍和记录;
2、安保布控:利用无人机高空视野广、监控范围大等特点,可对大型活动现场人员聚集区域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监管,集成人脸识别模块,还可用于不法人员的跟踪搜捕;
3、应急处突:当发生自然灾害或重大突发事件时,往往伴随交通阻断、人员及车辆难以及时到达现场的情况,通过无人机高空作业可实时传输图像,并无视地形等环境影响,挂载高空喊话器、救生设备等可对现场进行有效处置。
// 警用无人机的应用难点分析
1、户外作业环境复杂,要求无人机系统硬件具有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2、长时间负载需求,对于无人机系统硬件的稳定性、可靠性、功耗设计等要求严苛;3、实时监控和图像传输等需求,要求无人机系统硬件具有出色的图像处理能力和灵活的网络应用环境。
// 华北工控无人机用计算机板卡方案
据华北工控了解,完整的无人机系统主要包括飞控系统(机体、飞行控制与管理设备等)和指挥控制分系统(综合显示设备、通信设备等)两部分。出于确保无人机可靠飞行的目的,无人机厂商多采用工控机硬件作为其系统平台支撑。
华北工控无人机控制系统框图
基于此,华北工控作为行业专用工控机产品专业提供商,围绕警用无人机市场积极布局,打造了多样化计算机板卡方案(包括三寸板、核心板、MITX主板等),可满足无人机飞控系统和地面控制系统对硬件体积小、高品质、高性能的应用诉求。
华北工控无人机系统专用计算机板卡产品的主要技术特性如下:
1、产品支持Intel 赛扬、奔腾、酷睿系列CPU,支持恩智浦、瑞芯微、海思、飞腾ARM系列CPU;
2、处理器内嵌GPU,支持更高端的图像处理与高清显示;
3、板载SO DIMM内存插槽,支持SATA存储;
4、支持LVDS+HDMI+VGA显示接口,支持独立双显;
5、支持双网口,3G/4G、WIFI扩展,具有灵活的网络应用环境;
6、I/O接口丰富,提供多个COM、USB、GPIO和FAN接口,支持PCIe、Mini PCIe扩展;
7、支持看门狗功能,系统稳定性更高;
8、严格按照工业级标准打造,高稳定、高可靠。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人机的应用场景还在不断拓宽。华北工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创新,还将推出更多高科技含量的工控机产品方案,以满足多行业领域客户的应用所需。
10月27日下午,湖北科技学院副校长钟儒刚一行赴武汉唯众智创科技有限公司考察调研,并就数字媒体专业建设深入交流,公司董事长辜渝傧表示热烈欢迎。
湖北科技学院(Hubei of and )位于湖北省咸宁市,是湖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全国百所产教融合示范高校。
湖北科技学院领导莅临唯众交流新数字媒体专业建设
座谈会上武汉唯众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辜渝傧,软件研发部主管郭瑞详细介绍了企业发展历程和公司产品。相关负责人现场介绍并演示了沉浸式数字媒体实验室解决方案优势,通过多媒体交互设备给现场带来了沉浸式的视觉震撼。会上就数字媒体专业建设以及数字媒体在学校专业热度,应用场景,计算机为数字媒体专业赋能等重大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首次提出“数字创意产业”概念后,文旅产业、沉浸式产业、新媒体舞台演绎等领域井喷式发展,夜游经济、商业综合体升级带来巨大需求,而多媒体交互设计与沉浸式设计带来的视觉震撼力在里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科技艺术时代中的艺术相关专业以及计算机科学相关专业学生,更需要学习更多的艺术与科学的软硬件配合作为自己的创意工具,打开新的创作大门。
新数字媒体专业建设方案
唯众新数字媒体实验室围绕软硬件两个方面的教学与实践,搭建一个横向服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相关专业、纵向融入智慧空间的全过程式实验实践教学支持平台。实验室将学习软件、硬件、系统集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实验室提供所有硬件与演示空间,学生可以直接进行使用,同时也可根据具体需求定制采购采购计划,无需自己准备硬件。
新数字媒体专业建设方案演示
钟儒刚副校长介绍了此行的目的,通过走访企业,搭建校企之间的良好沟通平台,为湖北科技学院献计献策。并对我司的前沿技术表示了高度赞赏和肯定。
湖北科技学院副校长钟儒刚
武汉唯众智创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IT极简教学的创导者,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实践领军企业,公司长期致力于理实一体化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嵌入技术与应用、智能家居安装与维护、智能化安防安装与维护教学实训开发。数字技术赋能职业院校所有专业建设,在调整经济结构以及向知识型经济转轨的过程中。IT 产业在国内的迅速发展,给地区的经济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其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面对如此好的专业前景,唯众有信心、有能力助力院校双高建设。
上海浦东开发开放迎来30周年辉煌里程碑。
上海拥有中国大陆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布局。近年来,浦东集成电路产业已覆盖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等各个环节,形成一批国内龙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浦东的开发也吸引了一大批外企,包括英特尔、高通、英飞凌等等。
2019年,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1706.56亿元,同比增长17.65%,占全国约五分之一。
未来,上海浦东聚焦张江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和临港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将继续打造国际领先水平的集成电路产业园。
打造完整产业链
从一片空白到如今拥有国内最完整的产业集群,张江高科技园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轨迹也是浦东发展的缩影。
1992年7月,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成为第一批国家级新区。那时,张江到处是一片片空旷的田野。
浦东的集成电路真正迎来爆发离不开中芯国际的成立和建厂。中芯国际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制程最先进的芯片制造企业。2000年,张汝京带领300多位台湾集成电路从业者和100多位欧美日韩的同事和朋友在上海创办中芯国际。
2007年12月,中芯国际在上海的12英寸产线建成投产;2008年12月,中芯国际的90纳米CMOS工艺研发成功,为上海开创纳米级工艺技术时代。
为实现自主创新发展,2008年“02专项”启动实施,即《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项目。根据集成电路产业的区域集聚特点,02专项交由北京市和上海市两个地方政府牵头组织实施。
在2017年5月的一次发布会上,专项技术总师叶甜春表示,经过9年的艰苦攻关,研制成功14纳米刻蚀机、薄膜沉积等30多种高端装备和靶材、抛光液等上百种材料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了大生产线的严格考核,开始批量应用并出口到海外,从而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建立起了完整的产业链,使我国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得以建立和完善。
在上海浦东就有诸多专项成员,例如中微公司、上海新阳、上海微电子装备、安集科技、新昇半导体等。
中微公司的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已在国际一线客户从65纳米到14纳米、7纳米和5纳米的集成电路加工制造及先进封装生产线上有诸多应用。有媒体报道称,该公司自主研制的5纳米等离子体刻蚀机经台积电验证,性能优良,将用于全球首条5纳米制程生产线。
在半导体材料方面,半导体硅片是半导体制造的核心材料,约占半导体制造材料的三分之一。上海硅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半导体硅片制造企业之一。子公司上海新昇率先实现300mm硅片规模化销售,打破了300mm半导体硅片国产化率几乎为0的局面。
安集科技成功打破国外厂商对化学机械抛光液的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
以张江科技园区为核心的浦东地区汇聚了大量芯片设计企业,并形成了包括研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EDA软件以及人才培训、技术服务等环节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群聚度最高、技术最先进、制造产能最多的区域之一。
在今年上半年财报中,张江高科表示,加快建设集成电路产业设计园,持续推进产业能级提升,完成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展厅建设,聚焦IC产业发展,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对接落地。上半年张江科学城IC产业尤其是IC设计产业发展形势良好,产业营收均实现同比较快增长。
外企纷纷落地上海
除了吸引和培养国内企业,开放的浦东吸引了大量半导体国际巨头的入驻,例如英特尔、英飞凌、高通、德州仪器等。
英特尔是最早认准中国机遇的跨国公司。1995年6月,英特尔宣布建立上海封装与测试工厂,成为第一家进驻浦东外高桥保税区的大型生产企业。
英特尔1985年进入中国,是在中国最大的外国投资企业之一,投资规模约130亿美元,员工超10300人,在中国有22个办公地点。中国是英特尔全球战略重点,拥有除美国总部外最全面的业务部署,覆盖前沿研究、产品技术开发、精尖制造、产业生态合作、市场营销、客户服务、风险投资和企业社会责任等。
2005年9月,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落户上海,这是英特尔在中国设立的一个全面、完整的研发中心。目前,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是英特尔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大、最全面的综合性研发基地,在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大数据、深度学习、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及固件、云计算及数据中心平台开发、物联网和视频技术等领域具有卓越的工程研发能力。
英特尔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公司在上海自贸区设立的一家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英特尔主线产品和相关零配件的仓储、分拨和贸易等业务,是英特尔公司目前在全球最大的物流分拨中心之一,主要服务于中国、亚太地区以及欧美的客户,其产品转运量在英特尔全球排名前列。英特尔贸易连续多年位列上海外资进出口总额百强企业。
中国市场也是汽车电子巨头英飞凌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财年,英飞凌大中华区在公司全球总营收中占比35%,成为英飞凌最大的单一营收来源区域,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
鉴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2018年英飞凌成立大中华区,作为独立区域运营。2019年11月,英飞凌大中华区新总部正式入驻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岛。
英飞凌科技大中华区总裁苏华表示,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对产业的引领作用,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资源,并汇聚了大批科技人才,张江人工智能岛的设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岛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科技产业聚集地,让我们能够更贴近本土生态圈,为员工创造更优的工作环境,助力公司在大中华区的业务发展并加强本土客户支持。”
手机芯片设计龙头高通在2010年建立了上海研发中心。2014年,高通与中芯国际上海厂合作,帮助其实现28纳米芯片的商业化制造;2015年,高通与中芯国际、华为和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共同投资成立中芯国际集成电路新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加速14纳米研发步伐。
2016年,高通在浦东新区的上海外高桥自由贸易区成立其全球首家半导体制造测试工厂——高通通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这也是高通在全球首次涉足半导体制造测试业务。新公司关注对高通产品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的芯片测试和系统级测试环节,是高通制造布局和半导体业务运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有望显著缩短产品上市周期、提升产品质量和成本效率。
2025年销售规模将达4000亿
根据半导体协会初步统计,2020年上半年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销售规模847.7亿元,同比增长38%。
浦东的未来不止于此。上海正在集聚资源,全力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产业集群。
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要聚焦关键领域发展创新型产业,加快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同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加强分工协作,突破一批核心部件、推出一批高端产品、形成一批中国标准。要积极参与、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开展全球科技协同创新。
今年3月,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被列为上海市首批特色园区,以打造集成电路全链发展为目标的“东方芯港”应运而生。浦东正加速完善集成产业集群。
《浦东新区促进重点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明确,聚焦张江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和临港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打造国际领先水平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在高端芯片设计、核心器件量产、先进制程、核心装备开发、关键材料攻关等领域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芯片制程工艺达到3纳米,芯片设计水平国际领先,刻蚀机等核心装备国际先进,极紫外光刻机实现关键突破,围绕开源指令集构架(RICS-V)和国产化EDA软件进行攻关,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到2025年,浦东集成电路全产业链销售规模将达4000亿元,集成电路企业科创板上市数量实现倍增。
今年10月27日,“东方芯港”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正式揭牌。按照规划,“东方芯港”将打造成具备国内最先进工艺制程、拥有最齐全装备材料、集聚最有活力设计企业、构建最开放合作平台、形成最完善产业生态的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集成电路创新发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