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14日举行的投资人会议告诉我们一件事:这个世界没有崩溃,仍是正常运转中。
空方大军引颈期盼的投资人会议上,台积电会交出一张低于市场预期的第二季财报,以及令人失望的第三季财务展望。很抱歉,台积电彻底让空方失望了。
如果要为台积电的投资人会议打分数,应该可以给个99分,距离100分成绩,少掉的那1分应该归咎于机台设备商在疫情下部份机台无法如交货(主要是成熟制程方面),使得台积电必须将今年的部分资本支出移到2023年。原本今年资本支出为400~440亿美元,估计可以接近低标。
业界戏称,大家都想听台积电的坏消息,公司挤不出什么坏消息可以分享,干脆自己“让贤”扣一分,宣布缩减一点点的资本支出,尽量给足大家面子。不过还是强调,缩一点今年的资本支出不是因为景气反转而放缓扩产,主要是设备商的排期太紧,部份机台延到203年交货。
同时,台积电也表示,2022 年的产能计划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同时会极力将部分规划的 2023 年产能的特定机台交付时程提前。
库存调整的力道,以及第三季是否旺季不旺?应该是各界最关心的议题。
台积电总裁魏哲家指出,由于智能手机、PC和消费性电子产品需求转弱,整个供应链已经采取行动调整库存,预计2022 年下半年间库存水位将呈现下降现象,可能会一路调整至到2023年上半。目前的半导体周期已经很接近"典型循环( cycle)"。
他也强调,经历两年疫情下的居家需求情况,这样的库存调整非常合理。公司预期半导体供应链库存过高的现象,将需要几个季度的时间来重新平衡,逐渐回到至健康的水准,预计会调整到2023年上半。
上述提到于智能手机、PC和消费性电子产品的需求确实明显疲弱,但也有仍是强势的终端产品包括数据中心、车用电子等需求仍非常稳定,台积电会以重新分配产能的方式来支持这些需求。
长期趋势上,台积电看好以下几个应用领域的硅含量持续提升:CPU、GPU、AI加速器、汽车半导体、5G智能手机等。因此,纵使许多电子产品的单位数量成长会呈现持平或是低个位数,但未来几年的半导体硅含量仍是会成长16~19%,半导体长期的结构性需求十分看好。
魏哲家再次强调,目前客户的需求依然超过台积电的产能供给,预期 2022 年全年将维持产能紧绷现象。
扩充特殊制程
台积电计划大幅扩充特色工艺,预计三年内让成熟及特殊节点产能提高50%,对台积电来说是重大转变。过去台积电的策略一向是先进制程冲锋陷阵,现在看好边缘运算需求大爆发,客户对于产能需求强劲,因此决定要大幅扩充特色工艺的产能。
投资人会议中,分析师质疑台积电对于特色工艺需求的掌握多有信心(How ? ),魏哲家毫不迟疑回答:非常有信心(Very !)
台积电在技术论坛上也表示,为满足客户对于特色工艺的需求,2022年特色工艺产能的资本支出将会是过去三年平均值的3.5倍。整个特色工艺产能占整体成熟制程产能的比重,在2018年占比约45%,2022年会来到63%。
3nm制程即将亮相
台积电即将在今年下半年量产N3(3nm制程)技术,2023年上半开始显著贡献营收。 N3E是台积电3nm制程家族的延伸,具有更好的性能、功耗和良率,将为智能手机和HPC相关应用提供完整的支持平台,N3E 的量产时间计划约在 N3 量产后一年。公司非常有信心3nm家族将成为台积电另一个大规模且有长期需求的制程技术。
在N2(2nm制程)技术方面,目前研发进度依照预期计划进行,将在2024年试产,2025年量产。台积电的N2技术将采用奈米片电晶体架构,可以提供最好的性能、最佳的成本,和技术成熟度。 N2在相同功耗下,速度可以增加10%~15%; 或是在相同速度下,功耗降低25%~30%; 逻辑密度与N3E相比则增加了20%。
整体而言,经历的两年多的疫情,大家逐渐终结居家“走出门”,开始各种旅游和出差行程,火红了两年多的半导体产业自然要进入“后疫情时代”的库存调整。
台积电有自信认为,2023 年的产能利用率将维持在健康水准,这是因为三个秘诀:1. 技术领先及差异化; 2. 高性能运算的强大产品组合; 3. 与客户的策略伙伴关系。且即将推出的 N3 技术可以扩大客户产品组合和潜在市场,尽管总体经济的不确定性仍是笼罩 2023 年,但台积电技术领先地位可以持续并且支持营运成长。
2020年受益于下游应用领域新能源汽车、储能等的爆发,我国锂电池市场增长迅速,企业扩产热度不减,锂电干燥设备作为锂电池的主要生产设备同样实现了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为全面了解现阶段中国锂电干燥设备市场情况,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发布《2021年中国锂电干燥设备行业分析报告》,读者将从报告中对行业的市场规模、发展现状、产业链现状、主要企业、竞争格局、未来前景及趋势等有完整的了解。
受益于政策大力支持和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全球锂电池领域发展迅速,2020年实现的装机量,中国作为主要锂电池出产国,出货量占比达47%。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小动力和储能领域的持续发力,锂电池市场将维持高景气度。高工产业研究所预测到2025年全球锂电池市场装机量将达到,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7%。
2015-2025年全球及中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及预测(单位:GWh,%)
数据来源: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2021年7月
一、受下游应用领域带动,中国锂电干燥设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达到15.8亿元。锂电池干燥设备作为锂电池电芯极片制造过程中关键工序设备,受锂电池市场主导。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统计,2020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锂电干燥设备市场规模为15.8亿元,未来随着中国锂电池市场的高速增长带动下,锂电干燥设备市场规模也将快速扩大。
二、2021年中国锂电干燥设备以单体式为主,隧道式由于综合效率和长期运营成本优势,市场份额在未来将有所上升。根据GGII调研结果,2020年以前隧道式干燥设备市场份额占比较大,2021年上半年市场产品趋势发生调整,国内锂电干燥设备市场受CATL等头部电池厂工艺技术路线影响,2021年销售订单主要以单体式干燥设备为主,由于综合效率更高和长期运营成本更低的优势,市场份额在未来有上升趋势。
2016-2025年中国锂电主要类型干燥设备规模及预测(亿元)
数据来源: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2021年7月
三、锂电干燥设备产业线智能化程度高,产业链涉及工业自动化控制、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装配线以及钢铁等,其中钢材和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对锂电干燥设备影响较大。钢材作为锂电真空干燥设备主要原材料之一,钢材的产量及出货量对锂电真空干燥设备的生产成本及价格有直接影响。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进口钢材2023万吨,同比增长64.4%,2020年中国钢材价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锂电池全自动式真空干燥设备的上下料阶段,需要搭载机器人系统,据GGII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保持增长。
四、受下游补贴退坡影响,动力电池企业降本压力向下传导,未来锂电干燥设备竞争有加剧趋势,市场集中度将不断提高。根据GGII数据统计,锂电干燥设备前三企业市场占有率从2019年的57.7%上升到61.4%,其中排名第一企业市场占有率从25.4%上升到32.9%,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受下游补贴退坡持续下滑影响,动力电池企业降本压力向上传导,未来锂电干燥设备企业毛利将进一步压缩,市场竞争加剧。
综合来看,锂电池下游几大主要应用领域仍在快速增长中,将带动锂电干燥设备行业快速增长,行业存在较多发展与投资机会。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推出《2021年中国锂电干燥设备行业分析报告》,是GGII过去走访和调研实际成果的体现,报告对中国锂电干燥设备市场做了全面的梳理和深入的研究,掌握了大量的行业一手数据。除一手调研信息和数据外,国家统计局、工信部中汽协、世界汽车组织、保险上牌数据、高工锂电数据库等权威数据源也共同构成本报告的数据来源基础。此外,报告也对行业内专家等进行了深度的访谈,了解专家、业界对锂电干燥设备行业看法及态度。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把这些数据及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和融合,最终形成了目前的报告。本报告的发布,以期为行业内企业、投资机构、第三方研究机构等全面了解中国锂电池市场提供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及趋势预判。
数据范围说明
●本报告数据更新至2021年6月。
●本报告数据以中国大陆地区数据为主,少量涉及全球其他地区数据。
●本报告部分数据来自于实地调研、电话调研,与企业及行业真实数据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报告订购咨询:
邮箱:
电话: --717
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影响,2018~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固高科技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669.07万元、4233.87万元、4787.66万元和3859.05万元,2019年同样出现下滑。
固高科技在招股书(申报稿)中表示,2019年度经营业绩出现下降,主要受到该时段国际政经环境及3C电子终端产业需求波动对产业链带来的不利影响;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43.67%,主要系当年实施股权激励产生股份支付费用所致。
固高科技在招股书(申报稿)中列示的同行业可比公司分别是汇川技术、雷赛智能、柏楚电子、埃斯顿。记者查询发现,2019年,除埃斯顿营收同比小幅下滑2.71%外,其他3家同比均实现增长,而固高科技营收同比下滑约17%。
IPO前夕将参股公司转让给实控人控制企业
可以说,固高科技深深地打上了创始人的“烙印”,是一家科技企业的同时,也是一家投资孵化公司。
固高科技在招股书(申报稿)中介绍,“育人育业”是创始人和公司长期坚持的事业愿景,创始人和公司核心团队致力于通过“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平台支撑、资本驱动”的完整模式,通过产业布局放大技术服务半径,深化垂直行业系统级解决方案,为我国智能制造孵化和培育更多的创业企业。
在这样的理念支持下,除固高科技及其合并报表的7家控股子公司外,固高科技还通过精选产业、技术及资本合作方,参股投资了17家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整理发现,7家合并报表内的子公司中,有3家在2021年新设立,暂无经营数据,其中1家是境外持股平台;另外4家中,2020年全部亏损,2021年上半年仅有1家盈利,整体而言,这些子公司的盈利水平有限。
17家参股公司中,固高科技的出资额从0.58万元到2000万元不等,持股比例从2.09%到49%不等,入股时间最早在2013年,最晚则是在2021年。
记者统计还发现,上述17家公司中,有9家是固高科技与其实际控制人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亲属共同投资的公司。但从净资产和盈利能力看,除了个别公司外,绝大部分规模较小;9家公司中,有2家无数据,剩余的7家中仅有3家在2020年实现盈利。
如此大规模产业布局的固高科技,报告期内(2018~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下同)注销了1家参股公司,并且转让了2家参股公司。
2020年12月,固高科技参股的宁波固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5%)注销。2020年11月,固高科技将所持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25%股权转让;2021年5月,固高科技将所持常州固立高端装备创新中心有限公司10%股权转让,接手方均为两家企业的原股东之一——东莞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需要说明的是,东莞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固高科技实际控制人(李泽湘、高秉强、吴宏)控制的(香港)清水湾机器人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持有100%股权的公司,该企业主营业务为股权投资、产业园投资。
根据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审核关注要点,当存在报告期转让、注销子公司情形时,发行人被要求披露转让、注销的原因;存续期间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等,同时服务机构也被要求核查上述情况。
股权激励行权价为2.08元/股
根据招股书(申报稿),报告期内,固高科技共实施了2次员工股权激励并制定上市后实施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后者是在2021年11月制定,即《固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根据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方案,此次股票期权激励将在上市后实施,共3个等待期、3个行权期,其中,第一个等待期为自授予完成之日起32个月(若自授予完成之日起32个月内公司未完成上市,则顺延至公司上市之日),第一个行权期则是第一个等待期届满后次日起12个月内(可行权30%)。
本次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让人关注的是其行权价格为2.08元/股,根据方案,每一份股票期权拥有在其行权期内以每股2.08元购买1股公司股票的权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审核问答》发现,对于首发申报前制定,并准备在上市后实施的期权激励计划,交易所要求,“期权的行权价格由股东自行商定确定,但原则上不应低于最近一年经审计的净资产或评估值”。
固高科技在招股书(申报稿)中称,本次股票期权激励的行权价格对应公司估值为7.5亿元。记者计算发现,2.08元/股的行权价格对应估值虽高于最近一年经审计净资产(2020年年末为6.35亿元),但远低于固高科技IPO前最近一次的股权转让对应估值。
2021年5月,固高有限(固高科技前身)股东Gsyn 、Gsyn II 、Gsyn III 、北京顺隆、深圳清水湾对外转让公司股权。